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旌德县庙首镇“生态包袱”巧变“绿色财富”
2025年08月21日 16:22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21日电 (李晗)时下,正值玉米收获的时节。在旌德县庙首镇庙首社区的广袤田野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挺拔的玉米秆被吞入机腹。

  “我今年种植了10多亩玉米,从目前的长势来看,亩产预计能比去年增加10%左右,收成不错。”村民黄德跃笑着说。

  秸秆处理问题曾是农户们的一块心病。以往,部分农户为了图方便,会选择就地焚烧秸秆,不仅污染了空气,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镇村干部们积极行动,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们宣传秸秆禁烧政策。“您看这秸秆烧了多可惜,还污染空气。咱们村里联系了不少养牛户,他们正需要这秸秆当饲料,您把秸秆卖给他们,既能赚份额外收入,又保护环境,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村干部耐心地向村民讲解秸秆禁烧的政策要求、焚烧危害以及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在镇村干部的积极引导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秸秆禁烧的重要性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好处。种植户们纷纷响应政策,将秸秆收集打捆,出售给周边的养殖场。

  上瑶台养牛户胡阳泉说:“我家里养了22头黄牛,每年可消耗秸秆20多吨,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向村民收购水稻、玉米秸秆。青贮玉米饲料最大程度保留了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庙首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模式,有效打通了秸秆离田利用的通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广和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庙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