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9日电 (程启群 程晶晶 丁柔)8月17日清晨,皖南山区薄雾尚未散尽,祁门县的密林间已传来清脆鸟鸣。鸟类摄影爱好者黄烈强身着迷彩服,将长焦镜头对准枝头——三只红嘴蓝鹊悠然梳理着羽毛,艳丽的羽色与翠绿的枝叶相映成趣。这样的场景,是他多年来用镜头记录鸟类与自然共生的寻常一幕。

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8.64%,为鸟类提供了理想栖息地。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救助经历,让黄烈强与鸟类结下不解之缘。当时,他在户外发现一只受伤的落单小鸟,细心将其安置到安全地带后,他便拿起相机,一头扎进了鸟类观察与拍摄的世界。
“每只鸟都是生态的‘晴雨表’,它们的出现和繁衍,直接反映环境的好坏。”黄烈强的镜头里,藏着祁门生态的变迁: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在林间踱步,到中华秋沙鸭掠过溪流的矫健身影,再到飞燕与村民屋檐下的“比邻而居”……拍摄到的130多种鸟类的影像成了他平时宣传生态的“环保教材”。在祁山镇芳村的农家院落里,他指着照片给村民们讲:“你看这群白鹭,对栖息地的水质、植被要求高,它们肯来,说明咱们这儿的环境是真的好!”

“拍鸟先护鸟”是黄烈强的铁律。他坚持“远距离、不干预”拍摄,从不为追求画面惊扰鸟类。黄烈强还积极参与当地的观鸟点建设,带头参加环境整治活动和“鸟与家园”摄影展,劝阻非法捕鸟行为。在他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爱鸟护鸟及生态保护行列。
如今,黄烈强的摄影集里,不仅有鸟类的百态,还记录着祁门生态的蝶变。黄烈强表示:“作为一名拍鸟爱好者,我要带头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为鸟类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也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见自然之美,懂得守护这份美好。”(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