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日电 (张程宏 储洁 王乐 邓黄瑶 刘欣怡)在皖南的青山绿水间,8位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志愿者们穿行在旌德县孙村镇的乡间小路上。他们背着相机、扛着三脚架、带着一块红布,走街串巷为村里的老人拍摄红底写真照,用镜头记录笑容,在服务实践中感悟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

志愿者为老人拍照后,老人挥手告别。
在孙村村的稻田边,志愿者们遇到一位正在劳作的老人。“我这辈子还没拍过这么正式的照片呢!”她放下锄头,有些拘谨地站在红布前。志愿者们耐心地帮老人整理衣领,“奶奶,您看镜头,笑一笑!”随着快门声响起,她黝黑的脸上,笑容流淌。

志愿者正在给村民查看拍好的照片。
“这些证件照看似简单,但对老人来说意义重大。”团队负责人小邓说,很多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像样的证件照,这给他们办理医保、老年证等带来不便。

志愿者在听奶奶们讲述她们的故事。
在玉溪村养老院,志愿者们一边为老人拍照,一边聆听老人讲述历史故事;在新建村的村史馆,银发老人指着照片墙,向志愿者们细数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每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鲜活的发展印记。

志愿者正在给两位奶奶拍合照。
据悉,“银龄影像计划”是该学院志愿服务品牌,让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专业认知。正如一位志愿者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按下快门的瞬间,我们不仅定格了老人的笑容,更读懂了新时代的乡村故事。”(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