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乡村振兴

五河县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科学种植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5年07月23日 15:48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23日电 (王立春)盛夏时节,五河县的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从翠冠梨、红泡椒到甜叶菊,五河县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辅以科学化管理和创新合作模式,让农户“钱袋子”鼓了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小溪镇蒋庄村,300亩翠冠梨迎来丰收。该品种较普通梨早熟一个月,市场优势明显。基地负责人周明义表示:“我们推广了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再加上适宜的气候和精细的果园管理,今年亩产量预计达8000至9000斤,每亩纯收入7000至8000元。”

  东刘集镇致富能手张有怀则看准了甜叶菊的市场前景。他与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并统一收购,解决了后顾之忧。“以前种传统作物,收益有限。现在改种甜叶菊,一斤收购价8元,算下来一亩地收入近5000元。”张有怀算了一笔账。

  新集镇培仕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培仕种植的红泡椒也迎来了丰收,因其口感微甜、色泽亮丽,深受南京、合肥等地客商喜爱,预计总产值可达五十万元。

  特色产业的兴旺也为周边村民打开了家门口的增收门路,各个基地的采摘、分拣、除草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手。“我们家就在这跟前,干活挺方便的,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张集村村民张彩霞说。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五河县积极探索的多元化扶持模式。小溪镇创新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东刘集镇则深化“企业+基地+农户”共赢模式,从资金、项目、科技服务到产销对接,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支持,有效促进了民众增产增收。

  目前,五河县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各乡镇规划通过引进优新品种、发力农产品深加工、探索“一村一产、农旅融合”等路径,逐步打造集鲜果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让特色农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释放出更大潜能。(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