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10日电 (尤靖文 凌义乐 赵慈)固镇县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民营企业与乡村合作,以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盘活闲置资源等模式,实现村企共赢。
土地入股激活“甜蜜产业”
在刘集镇渡口村,固镇县糖鸣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村委会+合作社”模式发展红糖产业。
“村里拿出100亩土地用于甘蔗种植,每亩租金3000元,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20万元,村民能获得每亩地1000元的稳定收入。”渡口村党支部书记邹月芳介绍,此外在糖蔗种植、收获、加工等环节还都为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发放工资100多万元。
该公司则延伸产业链,开发红糖茶、红糖零食等产品,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今年我们在九湾居委会又扩大了100亩甘蔗种植,现在渡口和九湾两个村居的甘蔗面积一共有200多亩,甘蔗种植产值可达600多万元。”固镇县糖鸣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恋介绍道。
刘集镇党委书记洪新河表示,周边村庄借力该产业,发展红糖酒酿造、菌菇种植、生物质燃料生产等配套项目,形成产业集群,预计村集体经济可增收30余万元。
订单合作推动“双向奔富”
“这是我们利用两季西兰花之间的空闲地种植的晚茬西瓜,再过半个月左右就可以上市。”在固镇县石湖乡刘元村,安徽省益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一年三熟模式种植的西瓜也即将上市,公司董事长孟凡豹曾获安徽省劳动模范,从事蔬菜瓜果种植多年。
“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以来,孟凡豹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对农户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标准化模式发展,将瓜菜面积推广到1200多亩。
“春季西兰花每亩产量能达到2500斤,秋季产量高一些,可以达到3000多斤,再加上当中的一季西瓜,亩均产值可达1.8万元以上,亩均纯收入不会低于1万元。”孟凡豹介绍,同时采收旺季可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约8000元。企业与长三角及山东、河北等地建立长期合作,保障销路稳定。
“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让民营企业把先进的技术模式、生产要素和管理理念引入乡村,不断延伸产业链,才能实现企业盈利、群众增收的局面。”固镇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李长跃表示。
盘活闲置结出“共富果”
走进固镇县濠城镇邢圩村原邢圩小学,闲置的教室里放置着大型塑料养殖池。“邢圩小学有废弃教室28间,我们一直想方设法探寻改造利用废弃校舍的合适渠道。”邢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合玲说道。
2022年底,程合玲了解到安徽省盛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邢宗旺有投资鲈鱼室内生态养殖项目的念头,于是便找到邢宗旺交流,双方一拍即合:邢圩村将校舍租给邢宗旺,年固定租金2万元,成鱼销售后再按照盈利收入的5%分红。
2023年,邢宗旺留出部分办公场地后,建设了8个鱼池,并在操场搭建了两个养殖大棚,安装了55个大型养殖水桶,发展鲈鱼养殖。“鲈鱼养殖对技术要求不高,只要确保水质和水温,养殖很容易上手。”当年,邢宗旺养殖鲈鱼获得丰收,同时也给村集体带来了10万元的分红。
2024年,盛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增加了黑鱼、鳜鱼、对虾等养殖品种,企业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再次获得分红12万元。
“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是加快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让‘沉睡资产’变成了‘增收活水’。”李长跃介绍,“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以来,固镇县采取“闲置校舍+水桶养鱼”“闲置校舍+古法榨油”“闲置校舍+直播电商”等模式,盘活了90%以上的闲置校舍,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290多万元,村企合作结出了“共富果”。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20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项目”总数429个,已覆盖全县11个乡镇及开发区,惠及167个村居,固镇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65万元以上,已全面消除收益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获评2024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区域类优秀案例。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下一步,固镇县将持续推动村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