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7月10电 “以前一年要应付七八次检查,现在执法人员一次上门就能查多项事,我们终于能沉下心搞生产了!”近日,蚌埠高新区某机械加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高新区深入推行的涉企执法“综合查一次”改革。通过统筹执法计划、创新监管模式、科技赋能增效,高新区正以“少打扰”换“多安心”,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统筹执法计划:“进一次门”解多领域难题
“过去检查像“串门”,市场监管查质量、应急管理查安全、城管查市容,企业光迎检就得安排专人盯守。”如今,当地打破了“九龙治水”困局,以综合执法工作计划为纲,明确计划,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多领域检查事项“打包整合”,通过“减频次、并项目、联部门”的方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例如,对非煤矿山企业检查时,执法人员可同步完成开采设计合规性、地质灾害防治、爆破安全等多维度核查;对餐饮企业,一次检查即可覆盖食品卫生、燃气安全、广告合规等多项内容。通过执法事项“合并同类项”,高新区重复检查发生率同比下降68%,企业迎检时间平均缩短50%,真正做到“为企业减负,为发展让路”。
“双随机、一公开”:阳光监管筑牢公平基石
“检查谁、谁来查、查什么,全靠系统随机摇号,高新区建立“两库一表”机制,整合企业信息形成“检查对象名录库”,纳入各部门执法骨干建立“执法人员名录库”,通过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随机匹配,生成“一企一表”检查清单。检查结果在20个工作日内录入平台并同步公示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让“阳光执法”贯穿全程。如今,高新区跨部门联合抽查占比达71%,较去年提升42个百分点。“随机不随意,公开促公正”的监管模式,既杜绝了选择性执法,又让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
数字指挥中心:科技赋能让执法更“聪明”
通过数据分析,该区发现绿地伍佰超市周边傍晚占道经营高发,随即调整巡查时段,问题发生率下降82%。高新区综合执法数字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展示着智慧平台的成效。这种“数据说话”的方式,让“综合查一次”的检查频次、内容、时间更贴合实际,有效降低了重复检查发生率。
该指挥中心整合了综治摄像头与“有事找书记”15路探头,在综保区、迎河等重点区域新增9路监控,构建起“全域覆盖、实时感知”的监控网络,为联合执法提供“千里眼”支持,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高频问题区域和时段,实现从“全面撒网”到“靶向治理”的转变。同时,通过分析12345市长热线、市民投诉平台的反馈信息,识别企业服务的“堵点”,推动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
今年上半年,数字化手段助力建筑垃圾偷倒、违法建设等案件同比下降62%,民众对执法工作满意度提升至96%。科技赋能让执法效率倍增,过去需要多部门分头排查的隐患,现在通过“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即可协同处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
从“多头检查”到“一次搞定”,从“人为干预”到“智能调度”,蚌埠高新区以“综合查一次”改革为支点,撬动执法效能与营商环境双提升。如今的高新区,执法更规范、监管更精准、服务更贴心,这场执法领域的“减法”,正在为企业发展做“加法”,为营商环境做“乘法”,让更多市场主体在这片热土上轻装前行、加速成长。(完)
责任编辑:韩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