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25日电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如何发力?
近年来,安徽聚焦“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完善科创金融生态,建立科技、金融机构、企业多方联动机制,制定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系列举措,覆盖企业起步、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加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互动格局。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深耕安徽金融市场,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企业,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搭建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2025年5月,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为超过1000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约135.02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17.09%,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向“高”攀登 激发成果转化驱动力
“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1个月,银行为我们批复了5亿元项目贷款。”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合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路忠林回忆起落地滁州时,新建厂房与产线所需的巨额资金让项目推进进展缓慢。关键时刻,中信银行滁州分行牵头组建银团,带来5亿元项目贷款,让项目从破土动工到首块光伏组件下线仅仅用了不到一年,创造了令同行惊叹的“旭合速度”。

旭合科技作为蓝丰生化控股的光伏新锐,2022年落地滁州时便肩负着建设10GW高效N型晶硅光伏项目的重任。该项目投产即实现N型光伏电池量产效率超26%,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27.5%以上,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从项目建设到资本扩张,中信银行始终是我们最可靠的金融伙伴。”旭合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融资+融智”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得更稳更快。
当金融引擎邂逅科创基金,具有开拓精神的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也在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专业化团队、场景化产品、生态化服务”三大支柱,深度融入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作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链上明珠”,新美材料为突破被誉为“光学芯片”的偏光片技术、打破光电显示行业受制于人的局面,将目光锁定韩国LG化学价值百亿的光学功能膜业务,积极参与该业务的收购竞争。
在了解到企业的金融需求后,中信银行合肥分行立即行动,创新设计“跨境并购银团+境内联合贷款”模式,充分发挥总分支协同联动优势,助力企业成功收购该尖端材料企业。
向“新”求变 破解企业资金困局
壮大民营经济,小微是关键。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稳经济、保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普惠金融的赛道上,中信银行滁州分行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优势,持续为小微企业“输血造氧”,激活小微企业发展引擎。
“在我们最艰难的时期,原材料价格暴涨,又没有有效抵押物,公司上下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滁州瑞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达新能源")财务总监蔡玲回忆道。
“在一般情况下,没有有效抵押物几乎无法获得贷款。”中信银行滁州分行客户经理邓国伟坦言。中信银行滁州分行以创新破局,突破性采用合同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为企业申报3000万元授信额度,最终成功获批,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此后,又牵线滁州工投供应链代采铝棒,并运用碳减排融资工具降低企业成本。

如今,瑞达新能源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在操作面板上飞速点触,铝材在输送带上疾驰流转,转眼就变成了一条条光伏边框产品。蔡玲介绍,公司正规划11亿元的自建厂房项目,中信银行联合建行及徽行拟以8.2亿元银团贷款继续护航,推动企业向上市目标迈进。
向“精”深耕 提升成果转化含金量
在滁州市来安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来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享受着中信银行“科创 e贷”带来的便捷融资体验。作为一家深耕机械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来兴通过中信银行滁州分行纯信用、全线上化的800万元“科创e贷”,不仅解决了流动资金需求,还借助代发工资等综合服务,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匹配。

截至2025年6月,中信银行滁州分行已累计为超百家科创企业投放贷款超39亿元,当前贷款余额13.5亿元,覆盖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搭建“初创-成长-上市”服务链条,到与滁州科技局共建“科创企业白名单”;从投贷联动积分卡破解轻资产融资难题,到联合中信证券提供“商行+投行”服务,中信银行滁州分行正以系统化思维构建科创金融生态。
在安徽这片创新热土上,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以金融之力点燃科创企业发展引擎,不仅书写了银企共赢的典范,更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生动注脚。随着更多科创企业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