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9日电 (袁状元 王豪杰)四月的春风吹绿兆河两岸,从巢湖马尾河口到西河沿线,河水一路奔腾,蜿蜒33.6千米的兆河航道上,船来船往一派繁忙景象。千吨级电煤货轮破浪前行,穿梭往来,汽笛声与机械轰鸣声交织回荡,将电煤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皖中重要能源支撑点——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合肥电厂。
“西河航道是我们公司电煤入厂的主动脉,一旦断航,合肥市三分之一的电力保供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合肥电厂燃料管理部主任史鑫回忆道。2024年4月,无为市发布黄雒闸拆除重建、西河航道断航的公告,让依赖该航道运输的电煤、矿石等物料的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桥化工园各企业陷入一定程度忧虑。
面对迫在眉睫的能源供应挑战,地方政府与企业在引江济淮工程框架下展开突围。政府部门与企业保持同频共振,联合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安徽省交勘院等单位成立专班,依托引江济淮构建的现代水网体系,历时41天完成引江济淮兆河航道应急疏浚工程。
“以前受制于航道条件,园区内企业的大件设备运输要拆解陆运,现在整机航运既安全又节约成本。”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桥化工园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支脉,兆河航道的贯通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构建起“江—河—湖—海”联运新格局。更关键的是,黄雒闸重修完成后,将形成“西河+兆河”双航道运输体系,为该园区提供“互为备份、全年不停”的运输保障。
面对可能持续300天的断航风险,省市两级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机制,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肥市政府等协同办公,创新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共担”的协作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化身“服务管家”,多次召开专项协调会,破解兆河航道疏浚涉及的7处碍航点。“工程采用灵活调度、双线施工、生态疏浚等创新方式,实现‘零停工、零污染’的绿色施工目标。”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合肥电厂兆河航道应急疏浚工程负责人黄健说道。
“现在每天有万吨电煤入库,机组‘口粮’充足,电、热供应完全有保障!”史鑫充满信心地说。自2024年10月兆河航道通航以来,合肥电厂经兆河航道运输电煤167.34万吨,发电超41亿千瓦时,相当于约130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量。
随着一批批电煤货轮鸣笛启航,江淮大地的能源动脉正强劲搏动。这条由引江济淮工程孕育的“黄金水道”,不仅承载着“点亮万家灯火、送去万家温暖”的重任,更见证着政府精准服务与企业攻坚克难的深度融合。这条奔腾不息的“黄金水道”,正载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轮破浪前行。(完)
责任编辑: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