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五河县东刘集镇产业“破茧”绘振兴
2025年04月28日 17:29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8日电 产业兴则乡村兴,五河县东刘集镇正以“多元产业协同、生态循环增值、联农带农共富”的“千万工程”转化实践,带动农民人均增收9.7%,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破茧蝶变”的振兴之路。

  产业聚势,激活返乡创业“强引擎”

  走进东刘集镇德胜制衣厂,负责人梁作德手持刚下线的外贸订单介绍:“每月加工10万件服装,年产值超百万,全靠乡亲们的巧手!”2017年,该镇以厂房租金减免、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吸引这位上海“老师傅”返乡创业。八年来,企业累计带动就业50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20余名。

  10公里外的武圩村,夏立非正带着村民给肉牛添料。从农机手转型养殖能手,他自创“同吃同住式”精细养殖法,带动4户村民年均增收20万元。“牛棚就是共富课堂!”夏立非开设免费技术培训班,年均授课50人次,让养殖经验转化为集体财富。

  联农带农,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

  西杨村的甜叶菊田里,种植户王建利手持保底收购协议,带着村民抢栽秧苗:“企业包销、农技包教,每亩稳赚5000元!”依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镇农技专班全程指导育苗、移栽、管护,推动全村百余亩甜叶菊年增收60万元,季节性用工高峰时吸纳60余名村民日薪120元务工。

  “扶贫资金变股金,年年有分红!”在三庄村兴牧家庭农场,脱贫户刘安凤搅拌饲料时算起增收账,以财政资金入股,每年保底分红3500元,加上农场务工收入,年收入超3万元。该农场通过“财政投入折股+保底分红”机制,8年累计为75户脱贫户分红近300万元,并增设饲料加工、圈舍管理等岗位,让弱劳力农户端稳“饭碗”。

  生态赋能,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三庄村兴牧家庭农场创新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固液分离技术,将猪场粪污中的沼渣加工成有机肥,直接供给周边千亩农田;沼气用于发电,可满足农场80%的电力需求;同时回收秸秆制成饲料,反哺养殖产业,成功构建起“养殖—沼气—种植”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人才筑基,锻造振兴发展“生力军”

  对人才短缺瓶颈,东刘集镇打出“引育用留”组合拳,近三年吸引14名乡贤返乡创办9家经营主体;农技团队年均开展甜叶菊栽培、疫病防治等培训12场;推动“德胜制衣”“西杨甜菊”等乡土品牌进军全国市场。

  下一步,东刘集镇将深化“电商营销+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共富车间”,让乡村振兴的“东刘集答卷”愈加亮眼。(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