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各地聚焦

肥西县民政局守护地名文化根脉
2025年04月28日 16:25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8日电(王淇洵 束从兵)地名,是历史的印记,是乡愁的载体,更是文化的基因。肥西县民政局以敬畏之心守护地名文化,让每一个乡镇名称、村落坐落地都成为文明的活化石——从新石器时代的古埂遗址到“庐州第一名山”紫蓬山,从淮军名将刘铭传故居到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小井庄。

  文化守护:以敬畏之心筑牢历史根基

  肥西县民政局始终将地名文化保护视为使命,以守正创新的理念,推动地名工作规范化、智慧化。严格遵循《地名管理条例》,完成中派、紫云等新片区21条道路命名备案,推动地名设标率达100%,让“三河古镇”“刘铭传故居”“小井庄”等地名成为文化传承的坐标。近年来,开展不规范路名专项整治,让地名回归历史本源。深挖红色地名资源,打造延乔路、邓稼先路和王步文路“智慧路牌”,以二维码链接革命烈士生平、红色故事,让路牌成为行走的党史课堂,让红色地名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坐标。

  创新实践:让历史文脉融入烟火人间

  肥西县民政局以文化为魂、创新为径,推动地名文化从历史走向生活。举办“溯地名之源,承派河风韵”等活动,通过文艺展演、实木装饰牌制作等环节,让村民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角。三岗村内,居民提笔书写家乡地名,绘出派河水乡。完成《肥西县标准地名录》编纂,系统梳理县域地名文化资源,为文化传承奠定根基。以“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让历史文脉润泽乡土。在铭传乡,村民题写地名纸扇、制作路名牌匾,让文化可触可感;在紫蓬山管委会,通过长者口述历史、地名接龙等活动,居民在互动中重温紫蓬山的文化脉络。

  肥西县民政局将继续以地名文化为纽带,在乡村振兴中书写新的篇章,让每一个承载乡愁的地名,都成为讲述肥西故事的金色名片。(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