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7日电(张祖北)近年来,萧县聚焦职工需求,充分发挥工会驿站和“互联网+”功能,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阵地,强化权益保障,创新构建“就业有渠道、健康有保障、维权有模式、服务有机制”的全周期工会服务体系,让服务路径更规范、服务标准更统一、暖心触角再延伸,既提高了职工服务质量,又提升了职工民众满意度、幸福感。2024年至今,萧县总工会累计服务职工25.8万人次。
搭建就业平台,智慧赋能就业帮扶。深入开展“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2024年累计召开各类专场招聘会41场,归集企业242家,岗位11288个,实现稳定就业1138人。积极会同县人社局举办“皖风送岗巾帼招聘”现场招聘活动,帮助67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上线“萧县总工会智慧服务系统”,大数据精准匹配职工技能与企业需求,实现就业招聘、扫码入会、政策法规等服务“触屏即达”。今年以来已归集上线11513个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覆盖2000余名劳动者和204家企业,240余名求职者实现稳定就业。
强化部门合作,联动赋能权益保障。紧紧围绕“维护职工劳动权益”主责主线,加强与有关部门、企业代表组织等的信息沟通交流,掌握劳动用工领域动态信息,及时化解矛盾。先后与县法院建立联席会议、通报会商、诉调对接、司法建议与工会监督衔接、合作共建“五项机制”,县法院安排2名业务能手进驻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开展劳动争议化解和释法答疑工作。与县检察院建立协作机制,聘请2名检察官担任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特邀监督员,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具体工作。与县人社局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衔接机制,开展“仲裁+工会”案件调解,帮助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同时构建“工会+N”法律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协作联动机制,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实现劳动争议“30分钟响应、48小时调解”,工作室建设以来成功调解案件45件,挽回经济损失202万元。
加强阵地建设,机制赋能职工健康。在建立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协作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打造“工会驿站+”服务模式,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便利服务,全县建成工会驿站178家,其中24小时驿站18家、智能化驿站1家,去年来累计服务20万余次,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现场法律咨询2360人次。统筹构建“资金+阵地+部门+企业”四维保障体系,牵手卫健、文旅等多部门联合开展职工心理服务室建设、职工微疗养等工作。目前已组织30多家企事业单位,配套80余万元开展“职工健康+”服务活动;同时建成全市首个沪苏浙地区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并组织职工有序进行疗养,2024年至今,已组织3940名职工参与疗休养活动,覆盖技术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