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乡村振兴

黟县林长制解锁生态文旅新密码
2025年04月24日 10:57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3日电(胡晓洁 汪诗琦)从水口林的生态修复,到S479旅游廊道的景观提升;从古树群的智慧监测,到森林康养产业的精心培育,黟县以林长制为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条“护绿、增绿、活绿”的特色发展之路。

  漫步在南屏万松林景区,16株树龄达250年的古树傲然挺立。智慧标识牌上,清晰镌刻着它们的树龄、科属等“生命密码”。护林员们仔细清理着枯枝败叶,密切监测着树木的健康状况。这背后,是黟县创新构建的“三级林长+科技赋能”保护体系。黟县的1582株古树名木,借助“林长+检察长+警长”协同机制,以及古树名木电子信息数据库,形成了责任明晰、多方联动的保护网络,实现了“一树一策”的精准管护。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70余万元用于修复古树,建成了2个示范古树群,让千年香榧、百年枫杨等古树重焕生机。

  黟县巧妙地将古树群保护与传统村落振兴深度融合,充分激活了古树的生态价值。在塔川国家森林公园,448株古树经过林相改造和设施升级,成为了“皖南最美秋色”的核心景观;泗溪村的千年香榧树更是化身为文旅地标,游客只需扫码,就能聆听跨越千年的生命故事。此外,黟县还打造了“古树+民宿”“古树+摄影”等特色业态,成功建成62个省级森林村庄,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每天巡护古树就像看望老朋友。”宏村镇护林员汪国红的质朴话语,道出了全县护林员们守护山林的热忱。黟县创新推行“树长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巡护机制。自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林长巡林1896次,成功解决生态问题178个。结合“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如今,黟县已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林旅融合发展更是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收入的增长。(完)

责任编辑:韩苏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