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庐江的万亩茶园已是一片繁忙。
茶农李大姐弯着腰,手指在茶树间翻飞,“采茶季每天要干满10个小时,虽辛苦,但一季能挣上万元!”她笑着抹去额头的汗珠。
不远处,万山镇长冲村的茶叶交易市场人声鼎沸,鲜叶日销高峰达万斤,茶厂老板张雁的收购筐里,青翠的嫩叶堆成小山,“这批鲜叶今晚就得炒制,订单排到了月底。”

4月20日,以“山水庐江 茶旅共融”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合肥·庐江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节在柯坦镇虎洞露营地启幕。
从东汉《桐君录》中的“庐江好茗”,到今日年综合产值超15亿元的“白云春毫”品牌;从茶厂废墟蜕变的“茗宿”集群,到研学引路的全域旅游图景——庐江以茶为轴,串联起人文、产业与生态的共融之路。
可以说,第十七届合肥·庐江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节,不仅是茶文化与自然风光的交融,更是一次人文历史、产业创新与全域旅游的深度对话。
从千年茶史的厚重积淀,到民宿经济的蓬勃兴起,再到研学引路的全域旅游图景,庐江以茶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千年茶史:从《茶经》到“白云春毫”的文化密码
庐江与茶的缘分,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便已镌刻。书中引东汉《桐君录》记载:“庐江好茗,皆东人作清茗”,道出此地千年茶脉。
唐代天宝年间,庐江茶叶已作贡品;民国初年,西乡茶园兴盛,“雨前毛尖”名噪一时。

而今日的“白云春毫”,则是这片土地对茶文化最现代的诠释——1985年,庐江以二姑尖毛峰为基,融古刹“白云庵”之意,创制“白云春毫”,2017年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徽茶“金名片”。
历史沉淀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匠魂。在柯坦镇茶厂,74岁的曹孝金与老伴坚守手工炒茶,“火候全凭一双手”的传统技艺,与隔壁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构建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
老茶师的手掌感知铁锅温度,机器精准控制杀青曲线,传统与现代的“双轨并行”,让庐江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标准化茶园扩至近10万亩。

正如茶农李大姐所言:“采茶季虽苦,但收入可观。”万山茶叶交易市场日销鲜叶万斤,茶厂老板张雁的车间年产干茶2000斤,这片绿叶已成为富民“金叶”。
“庐江,位于江淮之间,西靠大别山余脉、北临巢湖,种茶历史悠久,盛产好茶茗茶。”
庐江县副县长张丽娟在开幕式上致辞,庐江茶业公共品牌“白云春毫”最具代表性,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名茶还获评中国农博会金奖、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荣誉称号。
从历史的氤氲中走来,白云春毫承载着庐江的山水灵秀与匠心传承从东汉的茶篓到现代的“金名片”。当下,庐江以文化为根,让千年茶香在工业化时代依然沸腾。
民宿经济:从“茶厂废墟”到“茗宿集群”的产业跃迁
民宿,是庐江茶旅融合最生动的注脚。
在柯坦镇虎凹村,废弃茶厂化身“欢乐茶谷”,茶田叠翠、溪流绕舍,主理人张春生介绍:“我们保留茶园与茶场,让游客体验采茶、炒茶、品茶的全链条。”

茶香入馔的特色菜肴、茶文化主题手作活动,让民宿成为“可住的茶博物馆”。游客王宇一家三游庐江,从宠物民宿到温泉民宿,再到茶谷“茗宿”,每一次停留都是对庐江民宿多样性的注解。
庐江民宿的崛起,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支撑。2022年《促进旅游民宿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八个一”工程推动精品民宿标准化。
目前,全县已建成云里安凹、虎凹欢乐茶谷等48家精品民宿,家庭民宿55家,其中全国甲级、丙级民宿各1家,“皖美金牌民宿”6家。从数据来看,2025年春节,庐江以93万人次游客接待量、9.5%的同比增长率,跻身长三角文旅“顶流”。

扎根于民宿行业,一心奋起,3年里,庐江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户增收和乡村蝶变,获评长三角(安徽)“疗休养+红色”十佳县和首批“皖美”民宿集聚区等称号。
面向未来,按照“54321”目标,庐江计划培育50家精品民宿、400家家庭民宿,让“茗宿”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入口。
柯坦镇党委副书记盛书薇直言:“茶文化节落户柯坦,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2.5万亩茶园。”该镇1万亩生态茶园与茶主题民宿深度融合,游客入住即可体验免费采茶、汉服旅拍。
据介绍,本届活动持续至5月底,以茶为媒,整合山水、人文、民宿等资源,推出外国友人游庐江、艺术研学、村歌展演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茶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活动期间,将同步推出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季“茗宿”活动,游客入住云里安凹、虎凹欢乐茶谷等19家特色民宿,可享免费茶旅研学体验、茶文化手作、茶韵午餐、汉服旅拍等专属体验。
此外,“茶主题音乐活动”“庐剧巡演”“茶叶采摘比赛”等文旅活动,进一步拓宽茶旅融合范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全域旅游:以研学为引,织就“茶旅共融”生态网
“研学”是庐江全域旅游的关键词。开幕式上,《茶香千年韵庐江万象新》情景剧演绎茶史,全域研学课程库同步发布,涵盖历史学堂、自然学堂、非遗学堂等多元主题。
庐江县文旅局市场开发科科长毕小双介绍,今年推出四条茶旅线路:“问茶白云尖”康养之旅、“云山茶海”体验之旅、“茶颜悦色”养心之旅、“庐南川藏线”驾游之旅,每条线路均融入研学元素。
回首往昔,自首届白云春毫茶文化旅游季发出“以茶兴业、以茶促旅”号召以来,庐江便以茶为媒,将文化厚度转化为产业动能。
进入“十四五”,庐江县委县政府锚定“农旅富民”战略,通过十大重点景区、三条风景道的全域布局,串联起汤池温泉度假区、冶父山森林公园、岱鳌山景区等文旅地标,形成“山水人文互融、城乡景致共生”的旅游骨架。
在庐南川藏线的盘山公路上,游客既能领略“追峰”的壮阔,也能驻足茶园品茗;在汤池万山柯坦温泉慢生活风景线,茶香与温泉氤氲交织,打造出“养心之旅”的独特体验。
文旅产业链的多元延伸,为全域旅游注入活力。近年来,庐江建成开放季高乐园、喵山谷、万山电影公园等29个文旅项目,其中研学经济成为核心抓手。
18家茶旅研学基地中,白云春毫茶旅基地以“沉浸式茶史课堂”为特色,学生可亲手参与古法炒青、现代数控车间观摩,感受“从鲜叶到金叶”的技艺传承;喜洋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则聚焦非遗米饺制作,将乡土记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研学课程。
盛书薇表示:“研学不仅让游客‘留下来’,更让茶文化‘活起来’。”数据显示,庐江年均接待茶旅游客超30万人次,研学项目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0%以上。
民宿集群的崛起,进一步拓宽了茶旅融合的边界。依托“54321”目标,庐江以云里安凹、虎凹欢乐茶谷等48家精品民宿为标杆,将废弃茶厂、老宅院落改造为“茶主题生活空间”。
其间,游客入住“茗宿”,可体验采茶制茶、汉服旅拍、茶韵午餐等专属活动,民宿管家培训中心更以“金牌服务”提升留客能力。
2025年春节假期,庐江县民宿入住率达92%,带动农特产销售超千万元。从“住一夜”到“深度游”,从“单一消费”到“产业链增值”,庐江正以民宿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的“共富杠杆”。
如今,庐江3条线路获评“安徽最美茶旅线路”,一镇两村入选“安徽美丽茶镇、村”,县域内的村落人流如织,更开启了从慕名而来到深度旅局的体验。
不仅如此,国际友人参与采茶制茶、庐剧巡演激活乡村舞台、智能灌溉系统走进“垄上学堂”……全域旅游的“庐江模式”正从单一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
正如张丽娟所言:“庐江让‘说走就走’的旅行‘一键可得’!”
从《茶经》中的一页记载,到今日的“白云春毫”品牌矩阵;从茶厂废墟的华丽转身,到“茗宿”集群的崛起;从传统农耕到研学经济的全域激活——庐江以茶为笔,绘就了一幅“山水共融、城乡共兴”的画卷。
这片土地,既有曹孝金手掌间的温度,也有智能车间的精度;既有千年茶史的厚重,也有民宿经济的活力;既有研学课程的创新,也有国际友人的赞叹。
正如虎凹茶谷的晨曦,茶香与晨雾交织,庐江的茶旅共融之路,正迎来最明媚的春光。(张雨生 张俊)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