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2日电 (金威)青石板上岁月留痕,白墙黛瓦间历史浮现。在皖南山坳里的西递镇源川村,一位明代“全能奇人”王德明的故事正焕发新生。游客手持“指引图”穿行于古民居间,通过破译建筑密码探寻这位600年前传奇人物的精彩人生——这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正是该村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后,创新打造的特色文旅项目。
漫步源川村王德明村民组,这位明代巧匠的形象栩栩如生:相传他精通建筑,更身怀“十八般手艺”——能修门轴使其静默无声,能补屋瓦令其滴水不漏,甚至能用木料边角雕刻“和合锁”化解邻里矛盾。村民为纪念这位能工巧匠,便将村组以其名命名。源川村党支部书记吴峰华带领驻村工作队查阅古籍、走访乡里,让这位600年前的人物“重现”当代。
如今,王德明的全能特质被转化为特色研学体验。游客可通过“我是王德明”任务卡,体验修门锁、搭菜架等生活技能,积累“匠心值”兑换特色礼品。村内还设有麦芽糖、腊八豆腐、青梅酒等非遗工坊,游客可全程参与传统美食制作。
在王德明村口停车场,几位游客正拍摄绘有青梅图案的特色车位。“比标准车位宽30厘米,还有拍照打卡和防滑设计!”杭州游客陈女士将照片分享至社交平台,收获了上百点赞。这个创意出自包村领导何姣:“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我们在全村各处做了暖心设计,用于宣传青梅产业。”
类似的创新随处可见:旧校舍变身青梅广场,老村委会改造为非遗工坊,连公厕都融入“青梅”元素。去年以来,村里整合千万元资金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既保护明清风貌,又满足现代需求。
源川村的实践展现了黟县文旅发展的独特路径——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让传统手艺“潮”起来。当王德明从故纸堆走进现实生活,当麦芽糖、腊八豆腐等非遗产品从农家灶台登上研学基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碰撞,正激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