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山泉流水养好鱼 “游”出乡村振兴路
2025年04月22日 12:53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22日电 (戴稳笑)近年来,休宁县立足生态优势,以泉水鱼特色养殖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谱写“三产融合、强村富民”的绿色发展新实践。汪村镇田里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开发鱼博馆、鱼宴体验等文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鱼跃“农”门。

  汪村镇田里村,背靠六股尖,面朝新安源,群山环抱,气候宜人,泉水鱼养殖历史悠久,村民们借山就势,在房前屋后开凿出大小不一的鱼塘,依托当地优质山泉资源,大力发展泉水鱼特色养殖产业,让“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汪村镇田里村泉水鱼养殖大户余树康表示:“我们以养殖草鱼、红鲤鱼为主,我家有三个鱼池,现在带动全村人都来养鱼,销往上海、合肥等大城市。”

  产业要长远发展,必须跳出“养鱼卖鱼”的传统模式。依托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专项资金,田里村盘活闲置校舍,完善场馆设施,打造泉水鱼主题展示馆,推动产业向文旅领域延伸,既是文化名片,更是产业引擎。

  汪村镇田里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朱广文表示:“田里村鱼博馆利用四个月时间完成建设,今年三月份开馆,通过图文、模型、实景以及音像设备等,全方位展示泉水鱼养殖的起源发展和一系列强村富民务实举措,让广大游客更加直观了解田里村从昔日一个默默无闻的偏远山村,蝶变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尾尾活蹦乱跳的泉水鱼不仅“游”到了长三角的餐桌,更“游”出了一条“生态变现”的致富路。近年来,当地政府坚持“党建赋能”强机制,“活水养鱼”育产业,“鱼旅融合”延链条,以“小切口”做活“大文章”,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山区乡村振兴路径。

  汪村镇田里村党总支书记余翠华表示:“目前全村有泉水鱼养殖基地3处,有各类泉水鱼池642口,泉水鱼养殖水面面积达63亩,形成了‘森林-溪塘-池鱼-村落-田园’为要素的农业生态景观。近年来我们村积极通过电商平台打通一线城市销路,每年全村泉水鱼产量约有30吨、产值达300万元,构建‘可游、可购、可学’的综合性泉水鱼生态产业链。”(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