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18日电(李涛)为推动治理欠薪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事中服务转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五河县交通运输局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开展“三送”行动做好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送政策,解决开工阶段“职责不清楚”问题。今年以来,组织项目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劳务合作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责任人、劳资专管员和农民工集中学习3次,逐项告知他们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责任和义务。签订防范处置欠薪责任书11份,制作面谈交底记录,建设单位存档。发放《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监管指引(第一版)》等资料20余份,确保各参建主体全面掌握、规范执行。在食堂、工地等显要位置张贴告示,向参建农民工发放《公路水运工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告知书》500余份,提高工人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
送援助,解决施工阶段“制度未落实”问题。强化源头防控,注重资金与合同管理。落实工程款支付担保,建设单位需向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确保资金链断裂时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强制施工单位为农民工设立专用账户,采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银行共签三方监管协议,建设单位按约定比例拨付人工费用,银行通过系统自动代发工资至农民工银行卡,确保工资直接发放到个人,避免资金挪用。广泛宣传项目欠薪举报电话和12328交通维权热线,发放普法小册子等维权知识用品,确保群众投诉有门、维权有路。今年以来收到相关投诉和求助15条,已处理15条。
送安心,解决交工阶段“结算有争议”问题。实行“每季全覆盖督导”,重点检查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等“六项制度”落实情况。工程建设项目交工,结合项目验收、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销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返还等工作,核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存在拖欠工资问题的审慎通过验收,确保验收前工资足额支付,杜绝验收后再发生拖欠工资举报投诉。对拖欠工资的企业进行信用记录,限制其参与后续交通项目投标。(完)
责任编辑: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