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各地聚焦

萧县“五全”工作机制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2025年04月15日 16:43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15日电 (王圣杰)近年来,萧县以“坚持一线工作法,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不出网格”为核心,聚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工作目标,建立“五全”工作机制,引领各级党员干部到一线尽责、各方治理合力在一线凝聚、各处风险隐患在一线化解,推动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向网格集聚、问题在网格解决,实实在在解决民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组织领导,打通全链条责任体系。研究制定《坚持一线工作法,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不出网格实施方案》,明确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示范引领统筹推进重点村治理,县级领导深入基层,定期检查监督、会商研判、现场办公;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调度,定期研判矛盾隐患,村(社区)党组织统筹网格力量,不间断巡防排查风险隐患,构建形成了县委统筹领导、基层党组织协同联动,上下贯通、权责明晰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体系,实现党对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全链条领导。

  加强一线服务,建立全覆盖包保网格。全面落实“镇包村、村包户”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划分片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包联辖区所有网格,同时分别包保1个重点村,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包保到村,负责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协调部门联动开展工作。网格员负责入户采集信息、走访收集民意、提供代办服务等工作,做到包联到户、精准到人,实现责任包保全覆盖、无盲点。

  加强精细管理,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进村入户走访摸排,做到“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建立网格内村(居)民微信联络群,及时发现并消除矛盾隐患。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到村(社区)、网格接访1次,积极回应民众诉求、化解民众问题。

  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全流程会商调度。落实“网格吹哨、多方联动”机制,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吹哨”,包保县领导统筹乡镇(街道)、部门力量,及时研究处置,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建立县、镇街、村社三级综合研判会商调度机制,村级每周至少一次实地调度会商,乡镇(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镇村联席会议,县级定期开展调度研判,会商突出矛盾。对重大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进行分级交办,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整治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加强工作创新,推进全领域效能提升。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26个乡镇(街道)逐一开展调研,与镇村干部面对面、点对点指导工作方法、解决思路,确保基层治理工作开展有特色、有进度、有实效。龙城镇王大庄村乡贤五老调解室,推出“三心”工作法(热心、公心、耐心),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虎山社区推出“小马扎课堂”“小马扎议事”引导民众主动参与,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庄里镇创新“银杏树下”解民忧模式,坚持“每周议访”,集中党员干部、村民民众共同解难题、谋发展、话振兴;锦屏街道探索推出“望、闻、问、切”四步止纷争工作法,聚焦邻里矛盾纠纷小切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杨楼镇探索“1+1+2+3”治理模式(即制订1个村规民约,办好1个道德大讲堂,成立2个自治组织,开展3项活动评比),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

  下一步,萧县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聚焦民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精细化服务、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参与上下功夫,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真正把治理成效转化为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