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11日电 (廖腾飞)近年来,祁门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架起了与民众之间的“连心桥”,成为了民众身边的“贴心人”。

祁门县人民检察院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发扬“铁脚板”精神,以身作则,分批次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民众亲切交流。在茶园里,检察官们趁着茶农休息间隙,用通俗易懂的乡间俚语讲解与农业生产、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茶农们了解如何在茶叶交易中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合同陷阱。
为了打破法律知识传播的壁垒,让不同群体都能便捷地获取法律知识,祁门县人民检察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普法举措。
“指尖普法”借助了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该院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阵地定期宣传,结合法律知识、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编辑文章,还制作了有趣的普法短视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方便民众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法律。2025年3月初,以徽州目连戏(祁门)真实案例拍摄制作的保护非遗戏曲短剧作品《日记本》,在最高检各新媒体平台展播,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古老艺术,扩大其影响力。
“地摊普法”则将普法阵地搬到了热闹的集市、广场。2025年3月,该院联合县法院、七里桥社区、人民医院开展“普法+义诊”志愿服务活动,检察官们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普法摊位,摆放色彩鲜艳的宣传展板,向过往民众发放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涵盖婚姻家庭、劳动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同时,现场解答民众提出的各类法律疑问,耐心细致地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祁门县人民检察院开展“上门普法”服务。检察官主动上门,深入特殊群体家中,为他们送上“一对一”的专属法律服务。在一位老人家中,检察官了解到老人因子女赡养问题产生困扰,便结合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的相关规定,向老人及其子女讲解法律责任和义务,经过耐心调解,最终化解了家庭矛盾,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祁门县人民检察院一系列接地气的普法举措,不仅让法律知识在民众中生根发芽,更让民众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未来,祁门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检察力量。(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