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宣城旌德:小举措托起大民生
2025年04月11日 15:57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4月11日电 (葛峰)4月9日清晨,薄雾未散,旌德县俞村镇桥埠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已亮起。2名志愿者将一袋袋稻谷搬上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吱呀”声响。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镇上的碾米厂,而稻谷的主人——腿脚不便的五保户胡道顺正倚在车窗旁,和志愿者们一同前往。

  胡道顺年逾八旬,独居在村东头的老屋中,因早年患病导致腿脚不便,常年依靠轮椅生活,日常采买、粮油加工成了难题。家中囤积的数百斤稻谷亟待加工,碾米厂距离远、台阶多,老人一筹莫展。村“两委”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党员志愿者,主动承担起碾米任务。

  碾米厂内,机器轰鸣。志愿者熟练地将稻谷倒入进料口,金黄的谷粒经过去壳、抛光等工序,变成雪白的大米。为防止米糠扬尘影响品质,他们还特意调整了风速参数。两小时后,3袋封装整齐的大米被搬回胡爷爷家中。老人摩挲着米袋,眼眶湿润:“这些年,多亏了村里人惦记着我这老头子!”

  这场看似普通的“代跑”,正是桥埠村精准帮扶的缩影。针对志愿帮扶工作,村里构建了“网格长+乡贤+志愿者”三级服务网络,为困难家庭送服务上门。从春耕代购种子、雨季检修房屋到平时代加工粮食,“桥埠村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巷尾。村部公示栏的“民生微实事”清单上,胡爷爷的碾米需求旁,“4月9日办结”的红钩格外醒目,这已是今年第47件落地的民生小事。

  “民众的‘米袋子’连着我们的‘心单子’。”桥埠村党总支副书记喻功建指着正在更新的台账介绍,通过每月的“板凳议事会”收集民意,村里创新推出“代跑代办+双向反馈”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转化为服务阵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助农代购、医疗陪诊等服务91次,民众满意度达100%。

  民生小事,碾米故事,正是基层治理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