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14日电 (张浩 曹海滨 董晴)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凭借“皖苏鲁豫四省通衢、淮海经济区副中心、徐州市近郊”的区位优势,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徐州都市圈、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淮海经济区,务实推进交通、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区域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建立完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机制,已与10省19个县(市、区)成功签订《联合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构建“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建立省际毗邻地区合作机制,落实《徐州市人民政府宿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探索省际毗邻地区合作,2023年铜山区、埇桥区、萧县共同签订《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政府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政府宿州市萧县人民政府省际毗邻地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共建铜山—埇桥(萧县)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立边界联检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皖豫线”宿州市萧县与河南商丘市永城段边界联检活动,两地共同研究边界创建工作有关事项,积极宣传落实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系列法规和制度。
产业协同发展初见成效。构建“3+N”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循环经济工业园3大平台的基础承载作用,吸引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聚力新材料和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与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产学研合作。与徐州市泉山区合作共建萧县泉山工业园,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76家,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战新企业8家、新四板挂牌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园区内安徽睿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动力脱水脱烃控温计量橇产品成功入选第二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展显著。编制《萧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积极谋划推进与淮海经济区交通衔接项目,实施“4轴”联动,加快建设“4+N”交通路网。目前,徐萧901路、徐州至萧县黄口镇903路、淮北至萧县906路城际公交开通运营。G311萧城至皖豫界改建工程、S405萧县段改建工程、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宿蚌铁路稳步推进。徐砀商高速先期工程开工建设。
生态环保联防联治稳步推进。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河南省永城市、安徽省萧县三地构建“河长+检察长”跨界协作机制,打好“河长制+检察公益诉讼”组合拳,共同提升跨界河流治理管护水平,有效护航跨界河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2024年与铜山区先后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跨界流域上下游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及时共享水质监测数据信息,扎实推进跨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社会治理共建共享。萧县、埇桥区、铜山区三地交管部门针对超限货车查处、非法改装货车查处等领域在苏皖省界开展“联合治超”行动。与铜山区在两地交界乡镇开展农资市场联合执法检查,解决“交界地带”的执法难题。深化民生领域合作共建。2024年,萧县人民医院、萧县经济开发区医院先后与徐州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医联体合作医院和专家团队工作室揭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医科等科室专家每周来萧县人民医院定期坐诊。2025年,徐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医疗专家来萧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先后与徐州市铜山区、淮北市杜集区联合举办“2021苏皖两省三地葡萄文化节‘云’系列活动”“2023两省三地文化交流活动暨非遗文创精品展”等活动。2025年,萧县博物馆作为新吸纳单位获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认证并授牌。(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