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7日电 (方美琪)近年来,黟县西递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文”字为魂,焕发古村新活力。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争资4.5亿元,先后推进胡文广刺史牌坊修缮、追慕堂修缮等一批保护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徽州文化内涵,整理出版《西递村志》《西递楹联通览》。推广非遗项目徽剧、打造沉浸式夜秀等,每年举办婚俗、徽剧、孝茶礼、鱼灯等民俗表演活动近百场,让游客亲身体验西递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旅”字为体,激发业态新动能。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该镇优化业态布局,做好“加减法”,鼓励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业态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徽美术馆、西福禄等11家文创店在景区相继落地,以西递传统文化为灵感,开发了徽派建筑模型、传统纹样服饰、手工艺品、文创咖啡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游西递”品牌,推出《西递传奇》灯光秀、民俗表演等活动;结合四季特色开发研学游等业态,吸引《家业》等影视剧组前来拍摄,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融”字为脉,探索文旅新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古村落保护利用,盘活闲置资产,先后引进了士山度假、泊心云舍等品质民宿;吸引文旅中国·非遗出海、《原乡》情境剧等项目落地。黟县东站也为西递镇文旅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高铁站的宣传和推广,将西递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更好地展示给外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暖”字为人,提升游客“心”体验。创新制定“七无四显一不超”保洁规范,打响“席地而坐”品牌,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景区店铺变景点等工作,规范旅游秩序。此外,西递镇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精心划分片区,结合各村特色与资源,打造了潭口高端康养度假区、高铁文旅片区和徽文化深度体验区,辐射带动区域内康养、民宿、餐饮、写生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完)
责任编辑: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