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月23日电 (徐璐璐)2024年,是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激扬“煤窝办电”的比较优势,推动煤电产业越做越强的关键之年。
控股的首台百万千瓦机组洛河电厂四期正式开工;与央企合作再下一城,取得平圩电厂一期、四期项目控股权;“蒙电外送”加快推进,“淮电外送”其势可待……厚积成势,让产业规模实现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参股跟跑到自主办电的跨越式发展。集团现有煤电装机规模4594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3.8%,正以腾飞之势将“煤窝办电”的美好蓝图变为施工图和实景画。
“435.71亿度”——满弓劲发,在保供大局中顶峰出力
走进电力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大厅,只见调度大屏滚动播放各电厂机组、煤场实时画面,发电数据实时跳动,“智慧大脑”高速运转。
作为安徽省电力权益规模最大的企业,淮河能源充分发挥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供给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2024年,煤电板块所属电厂“火力全开”、稳发满发,控均股电厂共发电435.71亿度。
去年迎峰度夏期间,安徽省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该集团煤电板块迎“峰”而上,全力以赴保供电力187.3亿度。
“完成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重任,得益于‘煤窝办电’比较优势的发挥。在原煤产地建设坑口电站,将外送煤炭转变为外送清洁电力,不仅减少了煤炭运输成本和公共资源占用,同时降低了电力企业受煤炭价格波动和保障不足产生的风险。”该集团经营管理部副部长薛永表示。
迎峰度夏圆满收官,新一轮迎峰度冬的挑战接踵而至。“入冬以来气温走低,供电需求持续攀升,我们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应发尽发。”电力集团生产技术部资深主管李思平介绍。
“火力全开”的基础,在于“口粮”的及时稳定供给。“电厂就建在潘集选煤厂旁边,区位优势尽显。相较省外市场煤从北方海港发运到厂,平均每吨煤能节约100多元运费。”潘集电厂发电管理部主任于乐博介绍。得益于“煤窝办电”的比较优势,去年7月,潘集电厂创造了投产以来单日发电量最高纪录3131万度。
435.71亿度发电量的背后,是充分发挥“煤窝办电”比较优势的坚定实践,该集团正在将煤电一体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负荷中心优势、产业集中优势全面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40%”——开足马力,支撑性电源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下棋看三步,谋事早三年。”该集团精准把握“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的战略定位,坚守发展战略,坚定发展自信,抢抓安徽支撑性电源项目建设机遇,主导建设全省40%支撑性电源项目。“十四五”以来,集团新增7座、14台、976万千瓦清洁高效发电机组,办大电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该集团全力推进潘集电厂二期、谢桥电厂、洛河电厂四期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抢时间、抓节点、保安全、提质量,全力以赴跑出建设“加速度”。
“目前,潘集二期两台机组已完成25个重要节点,谢桥电厂两台机组已完成19个重要节点,洛河电厂四期已完成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筑,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电力集团规划工程部高级主管朱蕾介绍。
置身洛河电厂四期项目现场,高耸的桩机映入眼帘,十余台混凝土浇筑车联合作业。近百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铆足干劲全力施工。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主导建设全省40%支撑性电源项目,是该集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并重、自主建设与联合重组并举,在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上精准落子的“先手棋”。同时,依托西部矿井资源,积极争取配套煤电、新能源项目,推动坑口煤电项目尽快落地,早日实现在西部自主办大电的零的突破。(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