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月21日电(傅天骋)“而今,茨淮新河两岸生态优美,是阜阳生态与文化融合的佳境。在茨淮新河上游起点——茨河铺建设茨淮新河文化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政协委员、阜阳市社科联主席、教授何丽娜21日在合肥说。
茨淮新河是在淮北平原上开挖的一条大型人工河,全长134.2公里,1971年开工,1984年全线通航,1992年竣工,在分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
当天,正在参加安徽省两会的何丽娜接受采访时说,随着文化热、旅游热、研学热的兴起,阜阳的文旅景点日益受到市民的追捧,但阜城有特色的新款爆款产品还显不足。
她说,茨河铺距离城区较近,交通十分便利,目前,一年四季休闲观光的人流不断,分水尖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河堤是天然氧吧,河畔四季有景,在此基础上建设茨淮新河文化园,把农耕文化、水利文化和水生态元素有机结合,将会成为阜阳一道靓丽的文化名片。
何丽娜建议,建设茨淮新河文化园首先要明确功能定位,应当重点突出水利和水生态文化,兼顾皖北农业文明的传承和民俗文化展示,使之成为集河流历史馆、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红色文化馆和研学馆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形成“南有王家坝、北有茨河铺”的新地标。
何丽娜还建议,依托中国社科院古代史所、市委市政府和阜阳师范大学共建的淮河文化研究和发展中心,成立课题组,开展茨淮新河文化研究。此外,把在茨河铺枢纽管理所院内打造的雕塑区、实物长廊、纪念馆与分水尖、分洪闸、船闸融为一体,从而构成“六位一体”(一尖、一区、一廊、一馆、两闸平台)的文化景观。(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