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文旅

休宁县:提高文化软实力 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月07日 14:02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月7日电(汪倩茜 吴惠智)近年来,休宁县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举旗帜、明方向、守正道、开新局,持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4年11月16日,第三届状元文化大会暨第六届发展大会在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隆重举行。从2022年“状元休宁百业魁星”到2023年“状元休宁万世万安”,再到2024年的“状元休宁如愿齐云”,“中国状元县”的品牌不断打响、不断擦亮,毫无疑问是近年来休宁县文化文艺事业不断发展的最大亮点、最有力举措和最突出成效。

  休宁县地处徽文化地理中心,境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状元文化、道教文化、罗经文化独树一帜,红色文化在全市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16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任务艰巨,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万安老街是休宁县一笔宝贵的文旅资源。2024年,最大的亮点是实施了横江北岸(万安老街-古城岩段)生态护岸工程,而且该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打通了古城岩至万安老街的通道,实现了古城岩——万安老街——县城的无缝连接。

  齐宁街、万安老街是休宁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张“王牌”,也是打造“齐云山--县城--万安”大景区的关键一环。保护好这两条古街,就是守住了休宁人的“根”与“魂”。2024年,这两条古街都实现了“破局”。

  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2024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启动。6月13日,休宁县在商山镇黄村启动“四普”外业调查试点工作。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休宁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坚持“应普尽普、应保尽保”,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可靠性。截至目前,已完成不可移动文物三普文物点553处外业调查复核工作,另新发现文物点35处完成外业调查,内业资料已完成整理80处,图纸绘制190处。

  2024年,休宁县公共文化场馆线下服务人次超40万人次,累计开展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等各类群文活动700余场次,其中“四季村晚”14场次(2场省级示范村晚,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60万),乡村网红培育6场次,“海阳献宝”活动2场次。与肃州、开化等地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10余场次。

  11月17日,影视(微短剧)《文龙求官》开机仪式在古城岩景区举办。《文龙求官》是一部黄梅戏类型的情景短剧,讲述的是刘文龙上京赶考一举高中后抛妻弃子,而后其子高中,带母寻父,最后严惩其父的故事,与休宁状元文化元素深度契合且十分正能量。该剧是“黄梅戏+影视+文旅”的一次大胆尝试,是“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一次全新探索。

  2024年7月份以来,休宁县对标市级成立全县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指挥部,组建综合指导、招商外联、政策配套、服务保障、基地建设五个专项推进组,协作推进影视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工作。

  2024年是休宁县文艺作品创作的丰收之年。《云上璜尖》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传统民歌《摘茶歌》获皖江八市群艺大赛银奖,现代黄梅戏小戏《梦圆徽州》入围第四届安徽省群星奖评选戏剧门类决赛。舞蹈《当归故里》、音诗画《古诗词里踏春山》2个节目参与全市“徽州少年星耀未来”少儿文艺调演并获二等奖,原创广场舞《一声休宁》获全市广场舞联赛二等奖。

  2024年,休宁县共有四项优秀史志科研成果获全省通报表彰,获奖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休宁年鉴(2023)》《万安秘密交通站》《石屋坑——皖浙赣的“红色心脏”》《一块红布》分获安徽省年鉴类、宣传资政文章、影视音像作品类通报表彰。

  同时,休宁县文学艺术各协会也收获颇丰,倾情助力打造文化强县。黄良顺老师散文集《阳台上的菜园》、杨有华老师长篇小说《珠兰花》正式出版。汪远定、叶荣荣、查旭三人联合创作的报告文学《状元县里“状元郎”》,在大型文学期刊《清明》发表;汪远定的诗歌《豌豆论》在2024年第12期《北京文学》期刊发表。叶荣荣的《孙二爹护税》在时代的足音——长三角故事邀请赛暨倾听上海——第四届上海故事大赛中获银奖;焦水奇的散文《木梨硔印象》在《清明》期刊发表并获“文润江山”全国生态文学征文奖优秀奖。(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