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企业动态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改革,让技术“流动”起来
2024年11月22日 20:13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22日电(徐璐璐)近日,淮南矿区松软低渗煤层瓦斯治理实现重大突破,煤层气日产突破11000立方米。得益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培育完善技术要素市场,打造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中心的“1+3+2”科技创新平台,让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去年以来,该集团荣获省部级科技奖29项,23项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聚焦发展需求,改革体制机制

  2021年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初步搭建起技术要素市场整体架构。

  “办法的出台,解决了以往单兵作战的问题。自此,集中统一、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建立起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总经理王传兵表示。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技术要素市场正式建立。该集团以“揭榜挂帅”等方式选择研发团队,推行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去年,该集团制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行动方案》等制度,持续完善技术要素市场体制机制。

  目前,淮南矿区已迈入千米深井时代,瓦斯、围岩、热害等“卡脖子”难题亟待解决。每一批榜单公示后,科研技术人员都争相揭榜。去年以来,共有106个科研项目被不同团队揭榜。目前,该集团已完成合同签订84项,总资金10628.4万元。

  前不久,平安开诚公司自主研发的井下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除湿一体机,顺利中标形成订单2801万元。这是今年该集团技术要素市场单笔成交额度最大的一笔交易。

  瞄准堵点痛点,精准强化科研

  走进淮河北岸顾桥矿,工人正在安装井口降温系统设备。“顾桥矿是典型的高地热矿井,用上这些设备后,能让井下各巷道都凉快干爽起来。”该矿机电管理科科长郑江介绍。

  翻开淮河能源控股集团2024年度新增科研项目计划明细表中,其中涵盖煤炭、煤电、清洁能源3大产业共132个科研项目。

  “针对千米深井开采难题,今年针对性增加了一些科研立项。井下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除湿一体机技术就是针对高地温新增的项目。”工程院科技管理部副部长李琰庆介绍。

  “瓦斯治理不能靠‘吃老本’。”该集团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资深主管童校长表示,“必须通过提前5年至10年的地面瓦斯超前治理,为千米深井煤炭开采打足提前量。”

  鉴于此,他们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先后实现《松软低透煤层条件煤层气开发利用与瓦斯治理协同技术研究》等项目的转化落地。

  和瓦斯治理一样,深井围岩治理也是世界级难题。深部实验室动力灾害研究高级工程师肖殿才说,他们准备在潘三矿、朱集东矿进行工业性试验,最终构建淮南矿区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系统巷道、沿空巷道和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体系。

  按需搞创新带来累累硕果。前不久,《淮南深部强突煤层群水平井区域瓦斯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松绑放权赋能,力促成果转化

  有了完善的机制体制、高质量的科研供给,还要让技术要素自主流动起来。

  “我们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从项目征集立项、选择项目负责人、增加研发费用,到加大奖励力度等方面为科研人员创造条件,推动形成科研与市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程海燕表示。

  该集团赋予科研项目负责人团队组建、技术路线决策、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四项权力。在工程院,11个科研项目负责团队完成任务后,拿到了共71万元的奖励。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观体现。今年上半年,平安开诚公司为各矿122个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实施中标项目51项,自主生产产品102台(套),创造产值4240万元。“井下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除湿一体机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获评‘中国好技术’。”平安开诚公司总经理黄遵文表示。(完)

责任编辑:储玮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