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科技

述评:厚培“十年磨一剑”科研土壤
2024年10月15日 15:31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15日电 (记者吴兰)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在北京揭晓。半生埋首遥感事业、85岁的李德仁院士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科学家薛其坤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1岁的薛其坤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这位年轻的获奖者和他的团队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材料的“纠缠”时已不年轻。在与不确定性共舞数年后,凭借1分天赋99分努力,薛其坤和团队把实验做到了极致,并在世界上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奖项接踵,薛其坤淡淡一笑:“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国科技实力的持续壮大和基础研究的长期深厚积累。”

  正是一批批甘坐“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砥砺前行勇闯‘无人区’,方能征服了一座座科学的“珠峰”。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宇翱、姚星灿、邓友金等人成功构建了超越经典计算机的“天元”量子模拟器,率先取得量子计算第二阶段里程碑式进展,也首次展现了量子模拟在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重要科学问题上的巨大优势。

  潘建伟如此感慨道:“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专用量子计算终于开始进入有重要科学实用价值的无人区。”Nature杂志审稿人认为,该工作“有望成为现代科技的里程碑和重大突破。”

  “当初回国从事这项研究,计划5年实现这一科学目标。”陈宇翱说,如今用了13年,打开了量子计算发展第二阶段里程碑的大门。

  众所周知,在基础研究领域不确定性很大,“十年磨一剑”是常态,有时甚至是几十年“磨一剑”。此时,需要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更需要社会各界厚植“十年磨一剑”的科创土壤,打造可以“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

  在这方面,安徽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双向奔赴,成就了不少佳话。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值年返校纪念大会暨人才安徽行——中国科大校友专场活动中。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说,中国科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创造一流成果的摇篮,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因中国科大而更具魅力,安徽人民因中国科大而倍感自豪,安徽创新发展因中国科大而底气十足。

  安徽历年来对中国科大的诉求鼎力支持。官方在多种场合表态,会一如既往地当好中国科大的“后勤部长”,以“自家人”的态度和“马上办”的速度保障科大师生学习愉快、生活愉快、创新愉快。

  梁言顺表示,当下的安徽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也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热忱欢迎广大校友积极融入安徽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江淮大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带动更多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在安徽安居乐业。安徽将给予最高礼遇、提供最优政策、创造最大舞台,在双向奔赴中相互成就、互利共赢。(完)

责任编辑:张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