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起西湖,人们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杭州西湖。
不过,西湖可不是杭州独有。清代《冷庐杂识》曾记录: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据统计,全国现存西湖有31个之多,它们有些历史传承悠久,有些文化底蕴深厚,还有些经历疏浚改造焕然一新。
在安徽,也有两个西湖——颍州西湖和铜陵西湖。湖水与城市相依,犹如一面明镜,照见一方古往今来。
今天,不妨走近它们,看看这一泓碧水里隐藏着怎样的魅力?除了眼前的风景,还能发现什么?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
公元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迷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建立御花园。自此,那一泓碧水便被称为“西湖”,这便是后世颍州西湖的雏形。
古颍州西湖,兴于唐而盛于宋,曾波澜壮阔、甚为繁胜。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解锁出“打卡”颍州西湖的多种方式,创作了许多诗词歌赋,为颍州西湖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这其中,欧阳修和苏轼是不得不提的两位重要人物。
欧阳修,一生中八次到颍州。最初,欧阳修自请从扬州调任颍州,任职颍州期间,他为颍州百姓及颍州西湖建设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后来,他又选择在这里退休终老。
欧阳修爱颍州,更爱颍州西湖,他曾连写10首《采桑子》赞美颍州西湖:“群芳过后西湖好”“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轼这位自带流量的“市长”,杭州、颍州两个西湖都曾与他深度“捆绑”。他前一年还在杭州治理杭州西湖,后一年便来到颍州治理颍州西湖。“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苏市长喜欢追寻恩师欧阳修的足迹,常常“西湖小饮,赋诗”。
颍州西湖治理工程完工后,在扬州的苏轼还盛赞颍州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据历史记载,颍州西湖曾因黄河历次泛滥淤积,一度从30多平方公里变成野草丛生的低洼地。
2017年,阜阳市启动了西湖湿地改造工程,又于2021年5月,重新对游客开放。当地正逐渐恢复古颍州西湖的湿地和水面,努力重现欧阳修诗中的“平湖十顷碧琉璃”的历史胜景。
如今,在颍州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花木扶疏。碑林公园、紫竹院、隐闲堂、清涟阁九曲桥等景点,宛若这幅山水长卷中的水墨,饱含着季节情韵、地域情怀和古典意蕴。

相比颍州西湖,铜陵西湖则“年轻”许多,但“年轻”并不意味“简单”。
问“湖”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铜陵西湖的魅力,更在于它纵使面临坎坷多舛的命运,却依然保持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从昔日污水横流的沼泽地到四季有景城市后花园,在保护与利用间不断焕发新颜。
铜陵西湖湿地公园是位于铜陵市翠湖六路以北、沿新大道和西湖东路以西、东湖一路以南、新城大道以东的一片围合区域。
过去,这里是一片芦苇荡,起初为了满足粮食生产需要,当地逐步开始围湖造田,形成了由农田、鱼塘、藕田、自然滩涂、西湖大沟河道构成的区域。尤其是作为城市污水主要排放通道的西湖大沟,污水横流,气味难闻,让人避之不及。
直到2009年8月底,铜陵市西湖新区“退田还湖” 首个项目工程开工兴建。通过对环湖周边的可持续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让人们可以融入其中的生态湿地景区。

2013年6月,铜陵市建投公司开始接手西湖湿地公园工程,“退田还湖”工程升级成建设全市首个城市湿地公园。
2016年7月28日,铜陵市西湖湿地公园建成对市民免费开放,成为全市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水域面积约1.61平方公里,湿地景区面积1.81平方公里,陆地景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往日的西湖大沟摇身一变,成为今日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铜陵市在改善西湖水质、留存自然湿地生物链的基础上,依托湿地公园打造四季花海,将其变为了城市后花园、网红打卡地。
如今的铜陵西湖,园区分为湿地体验区、健康半岛区、湖光春色区和生态恢复区四个景区,是集生态恢复、景观游赏、旅游度假、户外休闲、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光流转,湖水依旧动人。无论是漫步在安徽的哪个西湖边,所见是天水一色,身边是历史人文,城市与自然融合,湖光山色映衬着市民游客满满的幸福。
“西湖活,城市兴。”它们既是自然山水的一部分,又超越湖的范畴,融入了文旅产业化的进程,一头连接着繁华与宁静,另一头则接纳着古韵与新风。
作者:叶智成
责任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