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聚力求变,再创未来。2023年,无论从经济、社会、科技、文旅、生态等多方面,“变”字都应成为安徽关键词之一,既有“含金量”,更见“含新量”。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为此,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推出【安徽“七十二变”】系列专题,旨在回顾2023年,安徽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创新求变之势;向“新”而进,应势而为。展望2024年,在“未来赛道”上,探安徽发展之态……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城岳相接、人文相亲、山水共融,是国家山岳文明的传承地、山岳生活的集聚地、山岳旅游经济效能的放大器和山岳文明前沿的试验田。近年来,黄山紧抓关键创新要素,开展嵌入集成式的前沿目的地开发,以国民化构筑吸引力,以国际化牵引前沿性,用中国风尚、中国方式、中国文化、中国进展构建起世界级山岳旅游目的地。
2023年,黄山风景区游客接待量超457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今年以来,黄山风景区始终热度不减,景区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总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2年,黄山风景区接待进山游客始终徘徊在300万人左右,300万人似乎成为黄山游客承载力的临界点,这也似乎意味着当前黄山游客增幅几乎触及天花板。然而,2023年黄山风景区游客人数何以逆袭强势增长,一举突破457万人,值得关注。
如果一定要解析其密码,我们可以从扩展、回归、提质、升级、在线五个关键词里找到答案。

黄山风光图。摄影:施亚磊
扩展
从全国旅游市场分析,旅游消费的潜在人群进一步扩展,下沉到低收入群体,扩展到更多的老年人,更加全民化的旅游意识和旅游需求正在产生。
为此,黄山风景区大力实施“引客入黄”,带头响应黄山市委市政府“免减优 促消费”系列政策,惠及游客85万人,直接让利1.5亿元,助力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
同时,黄山风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主动调减最大承载量,线上线下联动,优化服务体验,迎客松游客服务平台荣获国家工信部“绽放杯”三等奖,5G+智慧旅游项目获评国家首批应用试点项目,黄山智慧旅游基础设施集群建设项目获评“科技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一年来“先游后付”模式支付的旅游订单达17余万单,直接交易金额近2000万元,并成功入选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黄山成为全国首个“先游后付”示范景区。
此外,黄山风景区遗产保护利用实现新加强,成功启动现行《总体规划》评估、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创建全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实现连续44年无森林火灾,迎客松荣膺全国“最美松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
在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三年行动中,黄山对外文化艺术中心投入运营,黄山双遗产纪念币对外发行,参与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黄帝文化”研究,论文《论“徐霞客与黄山”在当下的活化利用》首获黄山市社科论文一等奖。举办腾讯游戏《天涯明月刀》黄山论剑全国总决赛、AR创作大赛,开发系列文创产品,迎客松雪糕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积极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同时,黄山风景区成功举办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山对话会、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第24届大会等,与马来西亚沙巴基纳巴鲁神山、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缔结友好,同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积极参与《旅游目的地践行可持续旅游基本原则的最佳实践》国际标准制定,荣评“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最佳案例”。全面参与“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品牌全球推广和“四季黄山”宣传推介,推出亲子研学、高山市集等新产品新玩法,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度“中国文旅集团营收榜TOP50”,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最佳文旅上市集团”。
一路高歌,黄山风景区开放转型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黄山风光图。摄影:施亚磊
回归
从旅游消费者认知角度分析,旅游消费目的向追求真善美的初心需求回归,山水、社交、文化、健康成为旅游的核心追求。
相关旅游产业专家表示,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转变,中青年群体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趋向前往体验性较好、更加舒适和休闲的景区旅游。景区在转型、更新自身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可先从周边的良好资源入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已有IP进行深度开发,制造出下一个爆款。
近年来,随着黄山的生态、文化、美学、乡村、旅游等多重价值日趋彰显,特别是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和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黄山市积极抢抓这一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强化“引客入黄”,创意举办“四季黄山”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市委书记凌云等市领导先后赴上海、香港和长春、广州等地宣传推介“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向世界发出邂逅“秀美黄山 烟雨徽州”的盛情邀约,有力促进了景区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黄山和徽州是黄山市两大顶流IP。黄山的吸引力不只在于一座山,在“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战略背景下,黄山聚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主力军”定位,主动融入长三角,联动周边三市,辐射外围乡镇,用好黄山IP价值及品牌、技术、人才优势,加快“走下山、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构建有梯度、多元化的“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同时,让“水”文章呼应“山”文章,围绕太平湖“水观光、水休闲、水娱乐、水运动、水度假”定位,丰富水上休闲运动产品,同时推进“新安山水画廊”项目建设,打造水上黄金游览线路。立足“村”资源,依托大黄山区域特色村落及人文资源,与同为世界遗产的西递宏村联动,打造康养休闲、回归自然、探奇求新等多功能融合的微旅游目的地。伴随着一系列革新举措着实落地,全新的黄山在年轻游客中掀起又一轮旅游浪潮。

黄山风光图。摄影:樊成柱
提质
从旅游消费者体验角度分析,关注旅行质量超越了简单的出行,旅游服务质量受到特别关注。
2023年,黄山市加快落实“1+7+N”总体布局:“1”即大黄山核心高地,做强龙头、联动全域、带动皖南;“7”即打造大黄山世界级景区、新安江诗画长廊、环太平湖运动休闲度假基地、皖南古村落满天星、中国东部醉美风景道、长三角休闲旅游大花园、都市休闲美食文化街区,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映照、相互耦合的功能板块;“N”即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强化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育,支持旅游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推进新安江百里画廊、东黄山国际休闲度假区、黄山国际会客厅、大灵山、太平湖休闲运动度假基地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发挥黄山旅游集团、黄山旅游股份等龙头作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努力形成“雁阵形”文旅企业黄山军团,逐步构建龙头引领、区域联动、多极多点支撑的众星拱月空间格局。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发力“夜”经济,山上充分利用酒店“轻夜游”的灯光设计,在广场上搭建“夜市”场景,常态化开展日咖夜酒、夏日多巴胺夜市、野型·夜肆山林音乐会等活动;山下持续打响花山世界夜游品牌,创新推出“啤酒节”“潮玩节”等活动品牌,举办泼水节、音乐节、“洞听音乐会”等特色活动,丰富游客夜间生活。
从黄山之巅到新安江畔,从古城街巷到美丽乡村,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玩法不断涌现,丰富游客的旅行方式,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全面打造“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品牌,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黄山模式,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黄山风光图。摄影:樊成柱
升级
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均在住宿、餐饮、娱乐、交通层面存在升级需求,更通畅、更健康、更品质的需求将推动消费的升级。
近年来,黄山市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东大门游客服务中心、东海景区索道、北海宾馆改造、黄山旅游CBD、玉屏紫云府等重大项目提速快进,狮林崖舍高山民宿投入运营,花开南溪项目顺利开工,温泉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稳步推进,蓄积发展新动能。
同时,黄山风景区大力开展“优服务 强品牌”旅游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创新推出Costa咖啡、猴轻松轻餐饮等特色产品及小狮子、小野团队等一站式暖心管家服务,办好山林度假生活季等系列特色体验活动。推出迎客松党群特色服务,持续深化“微改造 精提升”和“最干净景区”打造,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全国百佳志愿服务组织、文旅部首批文明旅游优秀案例。

黄山风光图。摄影:樊成柱
在线
短视频正在重塑游客的行前、行中和行后消费模式。
据世界旅游组织黄山观测站调查显示,景区游客满意度达94%,创2011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新高,荣获2023抖音“年度目的地景区奖”,实现旅游品质的有效提升和游客接待量的快速增长。
作为中国山岳旅游的典型代表,黄山从改革先锋一路走向创新前沿。
当前,旅游和票房成为两大消费复苏风向标,空间要素、市场认知、技术要素、市场需求、上下游关系、内容生成机制等频频得以重置。旅游目的地成为内容平台,更有力的内容生成能力带来更高频的消费模式。在此过程中,黄山更加注重资源的组织,重视多变的营销与运营,关注多元市场,挖掘数据价值,线上线下灵活联动,传统与潮流紧密联结,成为新时期山岳旅游革新的典范。
除了市委书记亲自站台,为黄山吆喝,黄山市主要领导干部、宣传系统、文旅系统的干部也都时时在线,多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为黄山奔走宣介。
如“秀美之城大家说”短视频,黄山市20位主要领导集中发力。近日发的黄山市委秘书长杨龙一期短视频,更是一度呈现刷屏之势。
杨龙在视频中表示,黄山之秀,秀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里; 黄山之美,美在新华社海内外通稿里……
同时,黄山风景区将2024年确定为“视频传播提升年”。对此,由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安徽分公司承办的第六届“e眼黄山·揽胜天下”视频大赛将在近期上线。
日前,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小胜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围绕大宣介,深化“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聚焦“吾心安处是黄山”,持续加强与媒体合作,打造从乐游黄山到烟雨徽州,从国际屯溪到品味祁红,从黟见倾心到一生休宁,从山清水秀到歙采缤纷的大黄山国际传播矩阵,推广黄山“不一样”的美景、国潮、美食、美宿,展现“不一样”的黄山新玩法。
2023年12月14日,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坚持高端引领、国际视野、全域联动、业态融合,高质量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擦亮“中国黄山、世界黄山”品牌,推动旅游消费持续升级,更好地把安徽山水人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大黄山”,即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以黄山市为龙头,辐射带动池州、宣城、安庆三市。同时组织开展大黄山品牌传播,策划“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大黄山全球推广等品牌活动。高质量办好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典籍、精彩典故、历史遗存等,策划制作大黄山系列宣传片和一批精美图文,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传播营销。
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叶建强表示,“大黄山”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今年重磅推出、高位推动的重大发展战略,其目标与愿景是全力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在“大黄山”的总体布局中,黄山市是核心高地。核心高地的态度一定内容的高频更新,带来黄山新一批新目的地兴起。
各种新鲜的体验内容被导入到传统的旅游供给体系中,改变了消费者能去、想去、敢去的认知地图,与新一代消费群众的需求一拍即合,互促演变,黄山一定会形成一批翻转潮流的新吸引点和新目的地。

黟县风光图。摄影:樊成柱
此外,继黄山风景区突破457万人后,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23年旅游接待突破450万,连续4次刷破峰值、创历史新高!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黄山市共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同比增长48%,较2019年增长12.2%,全市旅游总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55%,较2019年增长10.8%。预计全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8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30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12.5%、13%。
2024年,黄山市将围绕大黄山核心高地建设,创新轮值机制,塑造统一品牌;围绕大项目常态化招商,创新实施文旅业态改造提升;围绕大营销促进消费,创新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围绕大景区提档升级,创新推动“一景一案”改造提升;围绕大联动区域合作,创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大融合文旅强市,创新实施徽文化振兴工程。(作者 成展鹏)
责任编辑: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