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教育

中国科大先研院: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025年11月12日 19:35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12日电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国家战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先研院紧扣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整合高校和行业企业的专业资源与要素,创建了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平台。自2019年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以来,先研院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人才需求与研究生培养紧密连接,实现了从招生、实践学习、导师指导、双创实践到学位授予的全流程质量管理。

  “我们采取‘引企入教’的方式,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开始就根据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来调整招生方向和计划,实现订单式培养。”先研院研究生部副部长赵萍介绍道,“实践基地和实践导师深度参与研究生的面试等环节,确保选人用人贯通,帮助企业选到适合企业项目和文化的研究生。”

  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先研院积极推进校企课程建设,以企业、联合实验室实际项目和技术开发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践课程和前沿课程等形式,将行业产业最新的技术趋势、标准和规范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从真实工作场景中提炼教学案例,邀请实践导师或者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和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锻炼实操能力,了解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和所需的技能,使学生所学与行业产业实际需求高度匹配。

  先研院与新华三集团合作开设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先进技术与攻防》系列前沿讲座,邀请新华三技术专家围绕主题讲授业界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累计共有1443人次到课,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行业动态,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双创教育 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先研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全方位、全链条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赵萍介绍,先研院开办“新先产研”科创试点班,拨付专门的“先创基金”用于支持“新先产研”科创试点班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积极支持学生申请学生公益性双创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双创赛事并提供赛事辅导,组织双创专家为项目的产业化落地出谋划策。

  先研院还遴选推荐优秀的学生双创项目参加先研院企业发展部入院孵化答辩,企业发展部为学生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答辩通过的团队即可入驻众创空间,众创空间给予团队一年的房租免收并免费为团队提供服务,协助进行企业工商注册。

  通过这些举措,先研院学生的双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20年9月至今,先研院学生累计已在“创青春”、“挑战杯”等省级及以上双创赛事中获奖48项,获批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创新创业类)支持7项,获评省级研究生“创新创业之星”5人,获批校级各类双创基金支持37项,累计531.4万元。

  产教深度融合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就业

  先研院积极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搭建企业和校内导师合作的桥梁,引导校内导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开发应用场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以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为实践基地,以企业真实需求作为实践项目,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在校期间已经与企业互相了解,在就业阶段双方可以提前达成意向,实现“毕业即就业”无缝衔接。

  “我们与长鑫存储、龙芯中科、新华三、平安科技、寒武纪等知名科技企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院等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推动实践基地开展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形成深度合作。”赵萍表示,“目前,先研院已累计建成校企联合实验室77家、应用工程技术中心34家,孵化企业331家,其中校友企业及师生创业项目比例超78%,国家高企106家,高成长企业89家。”

  未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进一步探索以先研院产教融合培养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为牵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专业结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各方主体作用,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建设成为集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等多功能一体的国家示范性应用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完)


责任编辑:张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