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12日电 (吴媛媛)走进五河县新集镇王场村,绿树掩映的村道、清澈见底的池塘与整洁芬芳的农家庭院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宜居的乡村画卷。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抽水马桶,与昔日旱厕的脏乱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的旱厕又脏又臭,现在改成水冲厕所,干净多了,用着太舒心了。”村民陈女士感慨。这一变化得益于王场村“尊重意愿+质量管控+长效管护”的创新实践。自2017年启动改厕工作以来,王场村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充分征求民众意见,目前全村新农村厕所高标准改造938户,覆盖率达95.3%,建设公厕11个。
为解决村民使用过程中的后顾之忧,该村专门设立了长效管护站,建立起市场化的维修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农村户厕粪污的收集、存储与资源化利用机制。村民只需通过微信扫码或拨打电话,即可预约专业维修人员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厕满谁来清、厕坏谁来修”的难题。针对五保户、贫困户等特殊群体,村里还通过费用补贴或减免等方式支持其完成改厕,并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清掏,确保服务覆盖无死角。
2022年,王场村打造五河县“首厕过关制”示范教学点,累计承接省市县各类观摩培训30余场次;今年7月,王场村入选全国农村改厕小改进微创新7大典型案例。同时,村里投入70余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
王场村的实践是五河县推进生态治理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统筹推进大气、水、农村人居环境和工业污染协同治理,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新路径。
以马拉沟陈巷段治理为例。这里曾是垃圾堆积、水草丛生的黑臭沟塘,2022年起,五河县结合怀洪新河灌区治理工程,系统开展沟塘护坡修复和底泥清淤。如今,这里已成为护坡整齐、水面清澈的生态景观。今年以来,五河县坚持深化水生态治理,通过实施河湖网格化管控、建立“一河一策”台账,累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120余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我们实施控尘、控车、控排、控烧、控油‘五控’措施,通过在建筑工地安装扬尘监测设备、划定高排放车辆禁行区、推广餐饮油烟净化装置,全面推进大气治理。”五河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子意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29.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2.3%。(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