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文旅

徽州区西溪南镇“村创”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2025年11月05日 10:33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5日电 (方晓菲 丁依敏)近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举行。大会发布了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典型案例与《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徽州区西溪南镇“村创”入选全国“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典型案例,系安徽省唯一入选项目。

  近年来,西溪南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村创”为关键抓手,积极探索古村落价值重构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4年,该村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约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33%和328.7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10万元。

  以“村创”兴文化。西溪南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千亩枫杨林生态轮休,全力守护“绿野仙踪”核心吸引物,每年吸引近200万名游客慕名打卡;按照“修旧如旧”思路,对老屋阁、绿绕亭等83处明清古建开展“针灸式”保护,打造“小而美”景观节点700余个,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原生肌理并实现活化利用;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将其打造成可感知、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常态推出“鱼灯夜游会”等新玩法,融合放河灯、非遗手作等体验,全网曝光量超三千万次,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围绕丰乐河及世界水利灌溉遗产徽州堨坝等文化元素,开发丰溪竹筏、秘境小火车等项目,带动游客平均驻留时间由2小时提升至4小时。

俯瞰徽州区西溪南镇。王婧 摄

  以“村创”聚人才。西溪南镇把人才作为乡村文化延续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发布乡村“合伙人”计划,挂牌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完善“引育管用”一揽子政策支持体系,累计吸引105名新乡人变身乡村设计师、民宿主理人,唤回100余名返乡人投身家乡建设,引导1000余名原乡人参与原宿、美食、手作等乡愁业态;全面启动“三师联创”试点建设,邀请规划、旅游、建筑等方面20余位专家共同开展村庄规划、动线布局、业态设计,形成“1本工作指南+4大核心成果+N项宣传素材”成果体系,并纳入全省范式案例。

  以“村创”强产业。西溪南村运用产业思维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实现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当地将水利、收藏、园林等文化与民宿、文创、潮玩等业态创意结合,活化利用古建筑古民居80余处,建成蔓园见山、梦溪方会等特色民宿85家,落地运营向云端西西里秘境、蓝屋艺术馆等8类42个新业态,打造热气球夜市、梦想音乐酒吧等夜经济项目。十年间,全村游客接待量增长107倍,村民农房等固定资产增值30倍,70%农户参与文旅行业,住户人均储蓄突破16万元,文化底色与生态绿色成为强村富民的“振兴密码”。

西溪南首届国际“村BA”篮球赛。施亚磊 摄

  以“村创”扩开放。西溪南镇立足“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小镇”定位,与荷兰羊角村缔结全省首个国际友好村镇,引入荷兰特色桥梁、游船等元素,推动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注重活动联动,举办“剑桥对话徽州”、国际大提琴音乐节、国际村BA等品牌活动,承接RCEP等外事活动59批次,其中国际村BA入选2024年度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外籍游客超5000人次、同比增长20%。

全国首个全景天窗观光轨道火车项目——秘境小火车项目。施亚磊 摄

  以“村创”促共富。西溪南镇发挥西溪南村核心带动作用,联合各村强村公司合作成立股份化“大物业公司”,整合镇域6村资源,通过统一规划、设施互联、业态整合、利益共享,实现“一村带五村、强村帮弱村”,2024年镇域内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原基础较弱的石桥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三年翻番。该镇依托“大物业公司”搭建数税平台,将新业态统一纳入管理、核算和分成,已覆盖业态15个,预计全年收益超1000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4000余元。(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