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27日电 (程晓兴 吴雅婕 黄雯 姚靖雯)“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多年来,休宁县以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协作创新为载体,破解生态保护与发展协同难题,形成可复制的“新安江模式”休宁经验,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省首批创新型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制度创新 筑牢生态屏障
休宁县域内新安江干流长124.4公里,占黄山市境内新安江干流长度51.3%。多年来,休宁县坚持扛牢站稳源头保护“第一岗”责任。
每周二一大早,流口镇流口村生态美超市门前便排起了长队。村民们拎着大包小包的垃圾,等待兑换肥皂、牙刷、抽纸、米、油等商品。流口村党总支副书记谢雅妹说:“自从村里开了生态美超市,大家都主动将垃圾收集起来以兑换生活用品,村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生态治理,关键在人。2016年,休宁县在全省首次提出“生态美超市”生态治理模式,以分类收集的垃圾兑换生活用品,实现环境整治“变末端清理为源头减量、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变利益驱动为自觉行为”。
去年,休宁县升级“生态美超市”为“生态美·信用生金超市”,通过开发“生态美”绿色存折,引入积分制,引导民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目前,该县建成“生态美超市”110家,乡镇覆盖率达100%,年兑换处置各类垃圾200余吨。“生态美超市”入选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十佳公众参与案例,流口镇流口村“生态美超市”荣获第九届“母亲河”绿色项目奖。
2020年,休宁县在全面实施河长制基础上,创新推行“河长制+检察院”“河长制+警长”协作机制。259名河长联动司法、警务力量,加强河流日常巡查检查和水域监控,实现从岸边垃圾清理到涉水问题协调的“全链条响应”。同时,休宁县与浙江省开化县共建“1+4+7”跨省河长制平台,实行跨界河长联合巡河、河道联合保洁、流域生态环境事故协商处置、水质联合监测等共建机制,每年定期组织联合巡河检查,有效破解边界水域治理难题。
自生态补偿试点以来,休宁县在境内率水、横江主干流河岸线1公里,其余支流河道河岸线500米范围划定禁养区,累计关停退养160余家养殖场,全域实施化工企业搬迁、农村改水改厕、农业减肥减药、茶园绿色防控等生态保护措施,2020年以来投入各类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等资金近20亿元。
从“被动管控”到“全域共治”,休宁县通过制度创新,激活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合力”,让良好生态成为民众幸福生活常态。
点绿生金 共享生态红利
一头连着“生态美”,一头连着“产业兴”。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如何做好“两山”转化文章?
汪村镇田里村发展泉水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鱼跃“农”门;流口镇茗洲有机茶核心区连续28年获得有机认证,让小茶叶变身“黄金叶”;鹤城乡新安源村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探索出可持续发展之路,村民人均收入翻了10倍……这些例子都诠释着同一个道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兼顾兼得的双向选择。
松萝茶、臭鳜鱼、苞芦松、五城米酒……休宁县拥有来自灵动山水的“状元好物”,近年来积极打造“状元好物”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以“两茶两鱼一花”为主导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产品走进大市场、攀升高价值。目前,五城茶干等5个产品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皖新徽三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每年面向长三角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超2亿元。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休宁县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区。
向绿而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休宁县积极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出台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县聚集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等企业67家、一级供应商4家,建成世界三大、全国唯一乘用车制动测试线路,2024年汽车零部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营收47.32亿元。
生态保护是基础,价值转化是目标。休宁县积极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探索实施国家储备林、“镇景村”绿色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创新落地VEP、EOD等绿色金融产品,完成全省首单跨市域“生态检察+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全市首例工业水权交易……这些举措已成为该县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破题起势的关键抓手。
从“单一模式”到“融合增效”,休宁县坚持护生态与促发展协同推进,通过产业升级与金融赋能,逐步推动生态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青山有“价”、绿水含“金”。
区域协作 激活发展动能
一江清水连接的不仅是水脉,更是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如何深化区域协作,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休宁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跨区域协作延伸生态保护价值链条。休宁先后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为全县水产品培育、企业关键技术攻关等提供全方位支持。在特色农业种苗培育上,休宁县实施光唇鱼种质资源与创新利用项目,筛选培育适合在安徽省养殖推广的光唇鱼新品系。
实现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是人才。2021年以来,休宁县大力实施“千名人员体悟实训”工程,先后选派295名机关事业干部、企业家赴杭州、上海等地开展体悟实训,不断学人之长、创己之新。自开展体悟实训以来,64项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得到转化,141项创新举措在休宁落地生根。
2024年3月12日,休宁县与开化县正式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完善政府间互访协商机制。“‘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365共富协作区”模式入选全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这是休宁县加强各层级与沪苏浙交流互访的标志成果之一。
近年来,休宁县深度参与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浙皖赣三省八县省际合作区建设,滚动推进杭黄合作事项,深化与淳安等地“山水人文之约”文旅合作,每年定期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该县接待长三角游客占比高达67%。
该县常态化对标杭州、衢州等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面向长三角等地区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今年以来,新签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16个,协议投资额23.84亿元。
休宁县聚焦民生领域,积极推动县人民医院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在龙田乡打造全省首个皖浙闽赣四省边际区域就医服务便捷区医保服务点,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赴杭州市参加教学观摩研讨……一项项举措,一项项实事,让合作区建设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从“水脉相连”到“发展相融”,合作区建设已从生态保护,拓展至产业、教育、医疗等多领域。休宁县正积极探索更长远、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未来,休宁县将持续深化“生态共保、产业共兴、民生共享”理念,积极发挥新安源头生态优势,进一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休宁经验”,努力实现“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