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皖美视界

徽州区以禁渔小切口做好生态大文章
2025年10月22日 10:46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22日电 (吴雯雯)近日,徽州区丰乐水库大坝旁,一场增殖放流活动正有序开展。工作人员仔细记录着鱼苗数量,一尾尾鲢鳙鱼苗顺着滑道跃入水中,激起阵阵涟漪。此次活动,是徽州区持续推进水域生态治理的生动缩影。

  丰乐河是徽州区的母亲河,丰乐水库是黄山市岩寺城区、歙县城区数十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徽州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禁渔工作作为守护水域生态的关键一招,从制度构建、执法攻坚到生态修复,打出一套“禁渔+”组合拳。

  制度筑基,织密全域禁渔“防护网”

  “禁渔不是一阵风,得靠制度把责任定下来、把规矩立起来。”徽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方晓介绍,为让禁渔工作有章可循,今年来,该区先后出台《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水域垂钓管理的通告(修订)》《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丰乐水库水域综合治理的通告(修订)》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全区公共水域禁渔范围、禁渔时段,细化非垂钓区管控、违规渔具处置等要求,甚至对垂钓行为划定“红线”——禁止生产性垂钓、禁止使用多钩多线等违规钓具,让“哪里能钓、怎么钓”一目了然。

  针对丰乐水库这一核心饮用水源地,徽州区还专门制定禁捕禁渔工作方案,将水库水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管控区”,联合水利、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周巡查、月联动、季总结”工作机制,把禁渔责任压实到乡镇、到村组、到具体责任人,形成“全域覆盖、权责清晰”的禁渔管理体系。

  执法亮剑,筑牢生态安全“防火墙”

  “同志,这里是丰乐水库非垂钓区,为了水质安全和鱼类资源,请您到指定区域垂钓。”在丰乐水库日常巡查中,渔政执法人员正耐心劝导违规垂钓者。这样的场景,是徽州区常态化禁渔执法的日常。

  每年3月,丰乐水库和丰乐河将全面进入禁渔期。徽州区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对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形成有力威慑。今年来,已累计开渔政展执法检查86次,其中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林业等部门开展“跨部门、全链条”联合执法36次,出动执法人员260余人次,收缴地笼130只、渔丝网20余副,劝导制止违规垂钓人员300余人次,立案查处渔业违法案件3件,以“零容忍”态度维护禁渔秩序。

  “以前偶尔能看到有人偷偷下网,现在白天晚上都有执法人员巡逻,没人敢以身试法了。”家住丰乐河畔的村民刘启明感慨,如今河水清了,夏天经常看到小鱼群在岸边游动,生态越来越好了。

  修复赋能,激活水域生态“生命力”

  禁渔的核心是“护水”,更是“养水”。为此,该区每年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自2013年起,每年分两次在丰乐水库大坝、二坝及四村水库投放白鲢、鳙鱼等净水鱼类,已累计投放1900余万尾。放流活动还邀请公安、检察院、法院及村民代表监督,由公证处全程公证,确保放流“透明、有效”。

  与此同时,徽州区将禁渔与水域保洁相结合,全力破解丰乐水库垃圾治理难题。该区组织开展丰乐水库垃圾打捞和水域日常管理,2024年打捞湿垃圾超6000吨;该区推行“就地分拣、分类利用”模式,将大树枝、竹子分断后供生物燃料厂家或农户作燃料,小树枝、杂草粉碎后给农户当茶园有机肥,塑料垃圾交由回收公司处理,最终处理干垃圾1500余吨,既减少了垃圾运输成本,又实现“变废为宝”,为鱼类生长营造了洁净水域环境。

  生态向好,绘就人鱼和谐“新图景”

  如今的丰乐水域,生态效益正逐步显现,丰乐水库饮用水质各项指标持续向好,下游数十万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坚实保障。禁渔后,光唇鱼、草鱼等土著鱼类数量稳步回升,山泉流水养鱼生态养殖模式也有序发展,既守护了资源,又带动了农户增收。随着生态改善,白鹭、池鹭等水鸟频频现身,成为丰乐河畔的“常客”。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拧紧禁渔安全阀,重点打击电鱼、毒鱼及生产性垂钓等行为,同时加快鳜鱼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探索‘循环水养殖+加工’的绿色产业路径,让生态好、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在丰乐河畔越绘越美。”徽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晓峰表示。(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