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各地聚焦

郑蒲港新区:创新实干勇担当 建设现代化新城区
2025年10月11日 16:32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11日电(柴胜松丁刘彬)近年来,安徽郑蒲港新区锚定“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目标,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紧扣“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主线,运用“七未”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优化及民生保障等领域持续发力,书写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为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建设是新区发展的“压舱石”。在中联重科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项目现场,桩机高耸、运输车穿梭,工人正加紧推进地基基础与配套道路管网施工,预计10月上旬启动钢结构首吊。作为马鞍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重点工程,该项目将建设研发中心、智能化厂房及配套体系,打造集“研发-生产-仓储”于一体的智慧工厂标杆,达产后可年产5万台智能叉车,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为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新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结合模式对接企业投资意向,依托“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单位落实+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实行“周调度、周分析、周督办”,构建起项目从招引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是新区发展的“强引擎”。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建成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等平台,形成“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协同”的科研体系。该院与新区2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瑞声科技膜材料、磁性材料等成果落地转化。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承接新区孵化器运营后,依托高校人才与科研资源,正计划引进人工智能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孵化器能级,打造长三角一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新区还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大人才招引与服务力度,以科创要素匹配企业需求,畅通成果转化通道,持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

  对外开放是新区发展的“活力源”。在马鞍山综保区的众力智能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有条不紊赶制新能源叉车关键结构件及整车订单。“今年订单快速增长,国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外贸订单不愁。”公司装备车间主任丛飞说。依托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联动创新区等开放平台,新区深化“管委会+公司”“区镇融合”改革,激发天门控股集团市场化活力,培育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等业态,推动外贸进出口额与跨境电商贸易额“双提升”。同时,加快多式联运项目建设,加密班轮航线、拓展货源渠道,推进与合肥、省港航集团共建“飞地港口”,加强与周边城市货源对接,力争实现码头吞吐量、铁路货运量“双突破”。

  营商环境是新区发展的“软实力”。安徽省富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因订单增长面临用工难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动上门,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招聘100余名工人,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在政务服务领域,新区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破市场监管、消防、住建等部门数据壁垒,将开办超市的多项审批整合为“一次申报、一网通办”,市民王孝伟拿到崭新营业执照时,对“一件事”集成服务连连称赞。新区通过健全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强化为企服务考核、完善领导干部包保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持续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

  民生温度是新区发展的“度量衡”。在新区创业园,返乡创业者李成福对“拎包入住”式厂房赞不绝口:“不仅有完善配套,还能享受政策申报、设备共享、财税代办‘一站式’服务。”针对每日往来超百辆次的大货车司机,新区在港口核心区域建设“大货车司机之家”,提供24小时免费休息区,配备食堂、浴室、洗衣机、应急药箱等设施,让司机“喝上热水、吃上热饭、洗上热水澡”。下一步,新区将加快“四合一”、农村供水一体化、郑蒲港医院等项目建设,依托皖江工学院、淮航技校推进“订单式”劳务输转,实施全域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整治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民生福利”。(完)


责任编辑:张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