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五河县大新镇:秸秆变“生态棉被” 还田增肥助增收
2025年10月11日 16:11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11日电 (张义国)时值金秋,玉米收获季已近尾声。过去,如何处理大量的玉米秸秆是让农户和基层干部头疼的难题——就地焚烧不仅污染环境,也暗藏安全隐患。如今,这番景象已悄然改变:在五河县大新镇的田间地头,一台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秸秆还田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玉米秸秆被迅速切割、粉碎,均匀地混入土壤,为大地盖上了一层“生态棉被”。

  转变观念,认识“生态财富”。“以前总觉得地里的秸秆碍事,一把火烧了省事,现在才明白,这可是宝贝!秸秆还田后,土地更肥了,能减少化肥使用量;长期来看,土壤疏松了,保水保肥能力也增强了。”正在观看机械作业的种粮大户感慨。这种观念的转变,得益于大新镇持续开展的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大新镇通过广播、悬挂宣传条幅、微信工作群推送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户详细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地力等方面的显著生态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

  科技助力,高效“化秸为肥”。为确保秸秆粉碎还田工作高效、规范进行,大新镇高度重视农机具的保障和技术指导,积极协调本地农机合作社,引进外地跨区作业机械,确保有充足的秸秆还田机械投入作业。同时,大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深入田间,耐心地向农户讲解粉碎标准,确保秸秆与土壤充分接触,快速腐烂分解,真正发挥肥田作用。

  多方联动,筑牢“绿色屏障”。大新镇统筹各个部门将秸秆还田工作落到实处。农技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机具调配;镇纪委加强巡查,严防露天焚烧;各村“两委”干部和网格员包片负责,宣传到户、轮流值班,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筑牢秋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绿色屏障”。(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