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11日电 (方舟)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徽州区通过打造新场景、优化服务机制,迎来游客量与旅游收入的双重提升。8天长假中,全区共接待游客1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01亿元,其中夜间消费达5.46亿元,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重要力量。
新场景:从“静态观光”到“沉浸体验”,24小时玩出“徽州味”
徽州区围绕古徽州文化,打造了一系列全天候、沉浸式体验场景。白天,游客在呈坎景区可参与“晒秋”作物分拣,在岩寺老街体验长桌宴与徽剧演出;石桥村推出竹筏游河、观光列车和热气球俯瞰等“水陆空”游览项目,日均接待游客约6000人次,假期内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收益;临河枫溪里的萌宠互动与露营野餐项目,累计接待1.5万人次,成为亲朋好友结伴出行的热门选择。
夜间,多个景区推出主题夜游活动。呈坎“一夜鱼龙舞”在永兴湖畔上演,吸引5.62万人次游客,占景区总客流近四成;西溪南结合夜游列车、鱼灯巡游与放河灯活动,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灵山恋》行进式情景演绎焕新升级,大地激光秀、篝火音乐市集、舞龙表演等活动轮番上演;“中医夜市”出摊,丰富了夜间消费场景。
新机制: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宠客”,细节里的安全感
徽州区以“用户思维”构建保障机制,让游客“来得顺心、玩得放心”。全区设置40个志愿服务点,组织500余名志愿者在高速出口、景区入口为游客提供咨询、热水、寄存等服务,累计服务约100万人次;发放2万张“心形服务卡”至酒店民宿,推动“服务找人”。
此外,该区节前发放18万元文旅消费券,覆盖260余家餐饮、民宿及景区,累计核销金额14.8万元,带动二次消费超过178万元。全区严格执行“1124”涉旅投诉机制,为缓解交通压力,开放1003个机关单位免费车位,并安排15辆夜间公交接驳,提升游客出行便利度。
本次假期,徽州区文旅活动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也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至海外,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从新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到新机制的“贴心保障”,该区在“双节”期间展现了文旅融合的多元价值——不仅呈现自然与人文景观,更注重游客的沉浸式体验与服务保障。(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