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10日电 近年来,五河县纪委监委将纪检监察建议书作为强化监督、推动治理的重要抓手,致力于通过精准“把脉”开具整改“良方”,做实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日前,该县教育部门在向县纪委监委反馈监察建议落实情况时表示,已针对学校采购程序不规范问题,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自查自纠,建立整改台账,并持续加强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相关领域工作流程。
此前,该县纪委监委在核查一条问题线索时发现,某学校存在零星工程采购缺乏制度依据、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该县纪委监委及时向主管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其扛牢主体责任,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该县教育部门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印发了《中小学校基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4项制度,规范了基建项目、教育设备装备采购等领域的管理,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提升了整体管理效能。
这一案例是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纠偏、源头治理作用的生动体现。该县纪委监委注重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反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作为推动整改的切入点,督促相关单位以案为鉴、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全县已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19份,推动相关部门修订完善制度17项。
为确保纪检监察建议精准有效,该县纪委监委在制发建议书前,组织案件承办部门、党风政风监督室及相关派驻纪检组等部室共同分析案件暴露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综合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精准查找个案背后的共性制度缺陷和监管漏洞,研判在责任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执行等环节存在的不足,据此列出问题清单,提出可行性建议,确保建议内容直击要害、务实管用。
此外,为杜绝“一发了之”,确保纪检监察建议书“落地有声”,该县纪委监委按照“谁制发、谁跟进、谁监督”的原则,实行跟踪督办机制,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整改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形成“发出建议-督办落实-反馈问效”的监督闭环,切实推动问题真改实改、整改到位、见行见效。(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