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10日电 (胡塬)“老板,这些书的进货渠道要记得留存好,要是遇到内容可疑的书籍,随时可以联系我们。”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在渔亭镇“岩屿书屋”内,镇工作人员、派出所值班民警正和店主仔细核对书籍清单——这是渔亭镇常态化“扫黄打非”检查的一幕。
为守护文化净土,给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渔亭镇从“查、引、带”三方面发力,让“扫黄打非”不仅是专项行动,更成为浸润日常的文明实践。
渔亭镇组建了由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巡查小队,定期对辖区内的民宿、文具店等场所开展检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非法出版物、盗版书籍、含有低俗暴力内容的读物,同时向经营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醒他们严把进货关。
除线下检查外,巡查人员还同步关注线上文化环境,通过村组群、警民议事群提醒家长警惕不良网络内容,引导大家共同抵制非法出版物传播,让“扫黄打非”的防线从实体场所延伸到网络空间。
考虑到青少年是“扫黄打非”的重点保护对象,镇工作人员专门整理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绿色书单,涵盖科普、文学、红色经典等类别,并在农家书屋、岩屿书屋设置“绿色阅读角”,集中摆放推荐书籍。
“孩子现在爱看书了,总是让我带他到社区农家书屋来借书看,说这里的书比手机上的小视频有意思多了。”一位家长笑着说。

在渔亭镇考川村,村民参与“扫黄打非”志愿服务以及平时的善行义举,都可以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村两委同时引导村民将“扫黄打非”相关内容,凝练成短句,融入家规家训中,自觉修身律己。
如今,村干部及村民参与“扫黄打非”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自觉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袭,全力配合打击非法出版传播活动,让“扫黄打非”工作牢牢扎稳根基。
下一步,渔亭镇将持续优化“扫黄打非”工作机制,聚焦民众关切的文化安全热点问题,常态化开展专项排查与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延伸,持续巩固健康、清朗的镇域文化生态。(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