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7日电 (谷庆江 汪士奇 杨艳玲)中秋节期间,在休宁县的广大乡村,除了吃上一口象征团圆的月饼,村里的老人们还会组织年轻人,用稻草编织的龙,村民们还会在龙身上插上点燃的篾香,舞起香龙共同祈福家人平安幸福、来年风调雨顺。

10月6日晚,在休宁县岭南乡岭南村,村中各家各户点起炮竹烟花迎接香龙。香龙队伍走家串巷,每到一户村民家门口都会停下来舞动,为每户村民送去祝福、送上好运。插满香的香龙,在夜晚的巷弄中穿行,好似一团星光组成的龙在村中飞翔,点点星光与震天作响的烟花让平日寂静的山村热闹非凡。
舞龙的过程吸引着村里的老老少少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热闹喜庆时刻。与家人一起回来过中秋的小朋友汪俊哲也兴奋的拿出穿越机,在巷弄里穿梭,记录着不同视角里的村庄和这份独属于这里的乡愁。“这是爷爷专门给我买的,让我在村里办大事的时候回来拍一下。我觉得穿越机的第三视角更震撼,我也准备把这个视频给村里的人一起看、一起分享。”汪俊哲说。
与岭南村一山之隔的三溪村,村民们也聚在穿村而过的小溪两侧观看舞龙,舞龙开始前,大家争相在龙身上插上香火,欢快的锣鼓擂响,喜庆的鞭炮燃起来,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今年加入舞龙队伍里面的有不少年轻人,在村里老人的指导下,学习着舞龙的手法和步法。
“90后”的王云鹏也是舞龙队伍中的一员,手持支撑龙身的竹棍,已经跃跃欲试。“年年都要回来,一年到头在外工作,心里面总是挂念着家里面的乡亲,舞龙也是表达了对乡亲们的团团圆圆、家庭美满的美好祝福。”王云鹏说。
余柳燕也是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虽然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回来与家人团聚,跟着乡亲们一起舞龙庆祝,但是看着村里热闹的气氛,依旧兴奋,“每年中秋节感觉是最热闹的,而且这个传统延续了很多年,从小到大,可以说是我们乡愁的一份寄思,每年到中秋节都会想回来参加。”她说。
在龙田乡浯田村,中秋夜晚,一条由66名中青年舞动全长约169米的香龙,自村头至村尾穿行巡游,在锣鼓铿锵、烟花鞭炮声中,沿线的村民燃放鞭炮迎接,人潮涌动、灯火辉映,满目“火龙腾跃、月华如水”的节日图景。在璜尖乡璜尖村,村民们手持插满香火的稻草龙,伴随铿锵的锣鼓声穿行于村巷之间,以这一古老仪式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中秋舞龙是在古徽州地区长期活跃的民俗,有团圆、祈丰的寓意,香龙的龙身以稻草捆扎而成,蜿蜒数十米,象征“龙脉绵延”,村民们共同参与香龙的“点睛”与“插香”,每一炷香由村民亲手插上,寓意“人人出力,共祈平安”,所以香龙又被称为草龙、香火龙或者火龙,并且在夜间起舞,舞龙时要做到举龙要稳、转身要快,龙才有神,配合上锣鼓声和鞭炮声,让寂静乡村一时闹腾,巡游结束之后,常以“送龙下水”收尾,寓意祛灾纳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