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乡村振兴

黟县西递镇五十米“丰收龙”舞动金秋
2025年09月26日 16:53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26日电 (余飞)秋日,阳光洒落在黟县西递古村的青石板路,一条以数万根玉米、稻秆编织而成的“丰收龙”盘踞在牌楼前。它以五谷为鳞甲,沃土为基,既延续着农耕文明的千年祈愿,也展现出西递文旅融合的新气象。

  明清时期,每到秋收时节,徽州农人便会以稻秆扎成龙形,载歌载舞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这一习俗在岁月流转中逐渐演变为兼具仪式感与观赏性的民俗活动。如今的“丰收龙”以玉米为鳞,在保留传统骨架的同时,融入当代艺术巧思。这条50米长的巨龙由近万根农作物构件拼接而成,龙睛镶嵌彩釉陶珠,龙身的玉米鳞片排列出渐变的金黄色,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丰收龙”不仅成为西递秋天的标志性景观,也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相关短视频在平台收获超8万人次点赞,带动周边农家乐、文创店营收同比增长25%。村民余女士将自家的玉米棒、花生串制成“龙鳞盲盒”,一周销售额达两千多元。

  西递的研学基地内,一群来自上海的小学生正围着“丰收龙”写生。带队老师张敏指着龙身讲解:“你们看,这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还融合了数学与工程学原理。”通过沉浸式体验,传统民俗成为生动的教学载体,让孩子们在描绘中感受徽州农耕文化的魅力。(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