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26日电 (王瑶)秋日的黟县渔亭镇,千亩稻田泛起金浪,岩屿书舍静静坐落其间。不到上午9时,书舍外的青石板路上已聚满游客。书舍主理人端出渔亭糕咖啡,笑着招呼游客:“走累了进来坐坐,尝尝本地食材做的咖啡,配上窗外的稻田,风味更独特。”
岩屿书舍的蜕变,正是渔亭镇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的生动注脚。2023年,汪村片区入选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全镇乡村振兴步伐加快,乡村面貌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曾经坑洼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太阳能路灯沿路而立;闲置的高速桥下空间被改造成停车场和休闲广场;家家户户门前都收拾得干净整洁,不少村民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花草。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渔亭镇始终坚持“既要颜值出众,更要内涵深厚、价值凸显”的理念,围绕民众最关切的“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村庄”五件实事,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与人居环境整治。同时,该镇还将“和”的理念深植建设全过程,在乡村治理中,组建“村民议事会”,让村民自主参与村里事务决策;在绿美乡村建设中,保留乡村原有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在产业发展中,依托稻田、水面等资源,打造“稻海观光+乡土研学+非遗体验”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让村民既能享受优美环境,又能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渔亭镇还以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典范为抓手,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志愿者们定期开展“文明家风宣讲”“陈规陋习整治”等活动,村里还成立了“议事点”,评选“最美家庭”“文明村民”,用身边榜样带动更多人养成文明习惯。如今,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现象减少,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渐成风尚。村民们从“旁观者”转变成“当事人”,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与治理中,共同走出一条“环境美、乡风正、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