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企业动态

和襄高速公路六安段二标三分部梁场占压部位路基通过交付验收
2025年09月23日 09:51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23日电 (张雪婷)近日,随着最后一段检测数据达标确认,和襄高速公路六安段二标段三分部梁场占压部位路基工程通过交付验收,标志着该路段全面转入路面施工阶段。

  和襄高速公路二标段三分部承建路段全长约33.327公里,全线共设置5个梁场,占压路基总长约5.3公里,共承担着2811片梁板预制任务。为确保施工进度,项目团队严格执行“三检制”,精准控制压实度、弯沉值等各项关键指标,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从梁场拆除到路基交付验收的全部工作。

  作为全线集约化施工的主线工程,梁场是保障桥梁安全高效建设的“核心枢纽”,也是项目顺利通车的“坚实基石”。梁场占压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路面施工的顺利衔接,更是全线工期目标达成的“咽喉要道”。

  精研布局,奏响生态施工“和谐曲”

  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便将“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在建设初期,项目团队科学统筹梁场选址、布置与环保措施,力求实现工程与生态和谐共生。项目地处大别山核心区域,地层以风化岩为主,生态敏感区与基本农田相互交错分布,临时场站用地空间极为受限,极大增加了梁场选址与规划的难度。

  为优化工期、提升整体效率,项目团队统筹谋划、精密部署,针对性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将梁场设置在地质较好的主线路基段,并选址于桥群中间或两端附近,不仅有效减少临时设施建设投入,大幅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征地成本,还通过推行梁场集约化施工,缩短梁片运输距离,降低对主线路基的损伤,减少对周边社区的干扰。同时,项目团队主动避开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农耕用地,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扰动与水土流失,为项目披上了一层绿色的“保护衣”。

  严管路基,雕琢品质梁场“匠心作”

  “梁场占压路基采用‘先建后验’模式,其质量面临着长期、复杂的考验。在长达两年的占压期内,重型龙门吊的往复移动、混凝土浇筑的持续荷载、风雨侵蚀以及梁场自身施工的影响,都极易导致路基产生隐形损伤。”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和襄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三分部项目经理刘同进介绍。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项目团队深入践行“全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理念,围绕“建牢、护全、验成”三项准则,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梁场建设施工方案。通过综合考量梁场路基地质与交通条件,严控把控路基材料质量,优化混凝土养护工艺,从源头减少地基加固需求,有效缩短建场周期,实现降本增效。团队持续强化路基质量维护,严格落实环保举措,守护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优化施工现场人员调配机制,设立专业化督导巡查专班,全力保障梁场施工安全高效推进。

  精益管理,筑牢工程质量“压舱石”

  在路基填筑阶段,项目团队便高度重视,严格执行“试验段首件制”,通过实地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预制梁质量,项目团队对预制梁场所有场地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台座开裂的问题。同时,对每层填料的压实度、高程等关键指标实行“网格化”管理,并联合监理进行过程验收确认,建立完整的影像和数据档案,从源头上为路基质量筑牢“第一道保险”。

  梁场建设完成后,项目团队科学规划重型设备行走路线,铺设钢板分散荷载,减少对路基的损伤;对非作业区采用“防水布+土工膜”进行全覆盖,并构建了完善的排水循环系统,坚决防范污水渗透,保护路基的稳定性。同时,严格执行“每日巡查、每周联检”制度,对路基段出现的任何细微的沉降或裂缝迹象立即进行会诊,将质量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路基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梁场拆除阶段,项目团队编制专项方案,坚持“文明拆除、工完场清”原则,确保拆除过程安全、有序、环保。拆除后,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对路基表面进行全面清刨、清扫和吹尘;针对预埋件坑洞、局部损伤,采用与原设计完全一致的材料进行精细化的回填与修复,并重新检测压实度,确保新老路基衔接紧密、整体强度完全达标,实现浑然一体的工程效果。

  在交验现场,由项目业主、监理、检测中心及路面施工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合验收组,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路基压实度、弯沉值、高程、宽度、平整度、边坡等指标进行全面“体检”。数据显示,指标弯沉值代表值远优于设计规范要求,顺利通过验收。

  梁场占压段路基的顺利交验,标志着项目建设正式转入路面施工新阶段,为后续沥青摊铺、附属设施安装等关键工序按下“加速键”,也为项目如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