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17日电 (徐文卓 张宇诚)歙县狮石乡地处偏远,村落零散、山路蜿蜒,坐落于此的歙县狮石中心学校是全县最偏远、规模最小的乡村学校。这里距县城80公里,无进城班车,往返一趟需五六个小时。但这里,却是校长崔开生坚守了41年的“教育阵地”。从“一人一校”的大单班教师,到如今的校长,他用41年光阴,见证了学校从简陋教学点蜕变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更用行动诠释着山区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四年级的同学把书翻开,仔细阅读《什么是哺乳动物》……”“六年级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复习上节课学的《铁为什么会生锈》……”走进狮石中心学校的课堂,笔者听见了崔开生清晰的讲课声。虽然学校涵盖幼儿园和小学,但总共仅有10名学生,崔开生的科学课多采用复试教学,在不同的年级间灵活切换,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学习节奏。

歙县狮石中心学校的童煜馨同学这样描述他的老师:“他是一位非常关心我们的好老师。上课时,他总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举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放学时,他会一直把我们送到校门口,还不忘叮嘱我们注意来往车辆,小心过马路。”
在学校里,崔开生的角色远不止授课老师。面对山区学校“留师难”的普遍困境,他主动成为青年教师的“引路人”,以长辈的关怀温暖人心,用前辈的经验传授方法,为初到山区的年轻教师撑起“保护伞”,帮他们尽快适应山区的教学节奏与生活环境。
歙县狮石中心学校的毕雅卉老师说:“我在这里工作虽然还不满五年,但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崔校长都给予了我们青年教师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他不仅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大家心中学习的榜样。”
“留得住老师,才能守住山区教育的根。”这是崔开生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心中,校长的职责不只是管理学校日常事务,更要成为教师们的“家人”——知晓他们的难处、解决他们的难题,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放下顾虑,安心留在山区教书育人。
崔开生坦言:“在大山里,想要留住优秀的老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校长,我更应该主动关心老师们的生活和工作,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只有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家人,他们才能更安心、更投入地为狮石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心系教师的同时,孩子们的生活与心理健康更是崔开生心头的牵挂。由于学生居住分散,部分家远的学生需要在校住宿,为了全方位守护孩子们的在校生活,学校专门实行24小时教师值班制度——从每日的饮食起居照料,到心理疏导陪伴,老师们用全天候的守护,给了孩子们家一般的温暖。

崔开生说,老师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学校老师的24小时值班制度,为的就是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照顾。
41年间,他从孩子们口中的“小崔老师”变成了大家敬重的“老崔校长”,学校里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对山区教育的热爱与坚守,从未改变。
崔开生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行,我就有责任、有义务把每一位学生教得更好。这不仅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是为了孩子们能拥有一个更加光明和美好的未来。”(完)
责任编辑:傅天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