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12日电 (唐莹)近年来,蚌埠市五河县浍南镇以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围绕农家书屋“建得实、管得好、用得活”下功夫,让小小的书屋成为涵养乡风文明、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精准“建”:筑牢文化阵地,让书屋“落地生根”
为避免农家书屋“重建设、轻实效”,浍南镇坚持“群众需求导向”。镇里组建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文化志愿者组成的调研小组,深入各村摸排需求。针对种植户集中的村庄,重点配置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类书籍;在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落,增设儿童绘本、青少年课外读物专区;对老年人口占比高的村庄,补充健康养生、传统文化类读物,实现“一村一特色,一书屋一亮点”。?
科学“管”:健全长效机制,让书屋“规范运行”
为解决农家书屋“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浍南镇建立了“镇统筹、村负责、志愿者参与”的三级管理机制:镇文化站定期对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书籍分类、借阅登记、设备维护等工作;各村选派责任心强、热爱阅读的村干部或村民担任专职管理员,明确“每日开放不少于6小时、每月开展1次阅读活动”的工作要求;同时招募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协助管理员开展图书整理、阅读辅导等服务。
创新“用”:丰富活动载体,让书屋“赋能振兴”
浍南镇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和民众需求,创新推出“书屋+”系列活动:一是“书屋+农技培训”,特邀农业专家与种植能手到书屋开展水稻种植、果树修剪及家禽养殖等专题培训;二是“书屋+文化惠民”,通过举办“亲子阅读”“经典诵读”“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三是“书屋+政策宣讲”,组织党员干部与法律顾问解读乡村振兴政策与法律法规,帮助村民了解政策、维护权益。
如今,浍南镇的农家书屋已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民众增收的“加油站”。下一步,浍南镇将继续优化农家书屋“建、管、用”模式,推动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史馆等阵地融合发展,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涵养文明乡风、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