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社会民生

安徽五河:东刘集镇构建基层主动治理新格局
2025年09月08日 16:25 中新网安徽

  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8日电 (吴猛)12345热线不仅是民众反映诉求的“第一窗口”,更是基层感知民情、预警风险、主动治理的“神经末梢”。在五河县东刘集镇,一套深度融合热线接办与调解服务的“热线+调解”机制,正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入转变。

  热线赋能民情响应“快车道”

  东刘集镇创新建立“一二三四”热线调解机制,打通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平台”汇诉求:整合信访、调解等多个渠道,实现民众诉求“一号响应、一窗受理”;“双向联动”提效率:工单15分钟内响应转办,调解员24小时内上门对接,确保事事有回音;“三级调解”分层级:建立“村-片-镇”阶梯式调解体系,小事不出村、大事联动办;“四方参与”强支撑:引入乡贤、法律顾问、志愿者等力量,以“法理+情理”融合化解矛盾。

  该机制不仅高效响应个案,更通过热线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宅基地、邻里纠纷等高发事项,推动“事后化解”转向“事前预防”。

  主动治理,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

  东刘集镇坚持以热线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创新推行“三提前四到位”工作法。

  提前预警:依托热线工单分类研判,联合多部门开展宅基地确权“回头看”,从源头减少纠纷;提前介入:对家庭矛盾、家暴风险等红色预警户,组织妇联、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情绪疏导;提前化解:为留守老人、困难家庭建立“一户一策”关爱档案,包组干部每周上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多跑腿、早介入,才能真正把小事化解在萌芽状态。”镇调解员刘奎建说。

  治理有温度,更具乡土味和人情味

  在东刘集镇,调解不再是“完成任务”,而是干部主动作为、民众共同参与的生活方式。蒋集村干部蒋光言总结的“调解五步诀”,核心是把民众的事当成自家事。

  他曾通过回忆两家农户共同在老槐树下成长的经历,巧妙化解耕地边界纠纷,让双方重归于好。这种“用故事讲法理、以温情化心结”的方式,让基层治理更具乡土味和人情味。

  热线成为连心桥、助推器

  2023年以来,东刘集镇通过“热线+调解”机制共受理民众热线工单2000余件,涉及调解诉求900余件,办结率100%,平均办理时间3天,民众满意度达98.5%,重复投诉量同比下降63.2%,信访总量下降35.7%。

  东刘集镇的实践表明,12345热线并非“问题频发”的象征,而是基层主动作为、治理模式创新的体现。通过热线与调解的双向赋能,该镇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走出了一条更具有温度、效率和参与感的基层善治新路径。(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