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4日电 在铜陵万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里,一块厚度仅0.01毫米的超薄柔性玻璃样品静静陈列——这是周天骄联合创办的北京天石光材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成果,抗弯折次数预计超30万次,能让工业设备部件更轻、更强、更耐用。“这就是新材料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可能性。”周天骄拿起样品,语气里满是对技术的笃定。
作为这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新生代接班人,这位兼具理工科研背景与现代管理思维的“新徽商”,正用自己的方式,为传统维保行业注入“科技+金融”的新活力。
传承:走出“实验室”,接稳家族企业“接力棒”
铜陵万达是安徽铜陵本土成长起来的行业龙头,1993年创立至今,已手握机电工程、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等多项一级资质,服务过铜陵有色、紫金、金川等全国知名金属冶炼企业,年营业额近3亿元。“小时候常跟着父辈去项目现场,看着工人们安装锅炉、检修设备,那时就觉得‘把设备维护好、让工厂稳定运行’是件很有价值的事。”周天骄的家族情结,从童年便埋下伏笔。

但真正接过“接力棒”,并非一帆风顺。
本科就读材料专业的她,最早的职业轨迹是“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入选北京高校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后,她在中科院做“过渡金属磷化物电解水析氢性能研究”,曾连续数天泡在实验室,只为取得更好的化合物晶型结构。最终不仅实验成功,论文还获评“优秀毕业论文”。“那段经历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面对难题时的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毕业后,周天骄进入家族企业,主动选择从技术岗转向完全陌生的管理领域。“传统维保行业面临技术革新和环保压力,只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资本运作,企业很难转型。”为了啃下“招投标”这块硬骨头,她抱着厚厚的行业规范手册逐页钻研,跟着老员工跑客户、谈合作;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她牵头用数字化平台软件打通采购、仓管、物流、财务的数据孤岛。2024年,她带领公司商务部完成164个标书投递、143份合同签订,采购成本降低6%,成为企业里名副其实的“转型尖兵”。
“现在我要去补‘金融课’了。”周天骄笑着说,她已经考取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工商管理硕士,“企业要升级,不能只靠‘老经验’,得懂财务管理、资本运作,还要有全球视野。清华的工业资源、康奈尔的金融优势,正是我需要的。”
创新:“新材料”破局,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周天骄的办公室里,有一个专属“科研角”:桌上摆着防中子辐射玻璃样品、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实验数据,墙上贴着她手绘的“智能维保系统框架图”。“我的优势就是‘技术出身’,能看到传统行业里被忽略的‘科技机会’。”
她的创新实践,从创办天石光材开始。
2021年,她和本科导师合作成立这家特种玻璃公司,主攻防辐射、超薄柔性玻璃等高端材料,目前已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获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投资,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比如有色金属冶炼里的电解水制氢,原来用金属铂做催化剂,成本很高;我们研发的过渡金属磷化物,能把成本降下来,现在已经在铜陵万达的项目里试点。”

将“新材料”与“老产业”结合,是周天骄的核心思路。
她主导的“智能维保系统”研究计划,正试图用AI和传感技术改变行业现状:“现在很多维保团队是‘等着修故障’,未来我们要‘提前预判故障’——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数据,用AI分析海量数据,推演损耗规律,远程就能完成诊断和维护,既省人力又提效率。”
这份创新力,也让铜陵万达在行业竞争中更具底气。
如今,企业不仅是“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科技型企业”,还连续三年获评铜陵市“明星企业”,手握“企业信用A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多项荣誉。“传统行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肯用新技术‘武装’自己,就能一直‘朝阳’。”周天骄说。
视野:从“铜陵”到“非洲”,打开企业“全球化窗口”
2024年,周天骄的足迹留在了非洲刚果(金)。
一个月里,她途径4座城市,拜访7家企业,和中资、外资负责人聊行业趋势,也看当地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维保需求。“那趟考察让我彻底明白,企业要发展,不能只守着国内市场。”
回国后,她立刻推动铜陵万达的“全球化布局”:先是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姆集团等搭建战略合作平台,接着推动俄罗斯卡拉巴什铜厂锅炉拆除、安装项目的落地,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推手。“‘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比如非洲的冶炼厂需要专业的维保服务,我们的技术和经验正好能用上。”
在她看来,“全球化”不只是“接海外项目”,更是“学全球经验”。
“比如欧洲的绿色低碳技术、日本的精细化管理,都值得我们借鉴。”她预判,未来有色金属冶炼维保行业会呈现四大趋势:预测性维护普及、绿色低碳成重点、国际化竞争加剧、新材料推动变革——这些判断,正成为铜陵万达制定战略的重要依据。

“我想做‘连接者’,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资本和国内的产业需求连接起来。”周天骄说,这也是她就读清华-康奈尔项目的重要原因,“那个平台能帮我认识更多国际伙伴,建立跨文化交流渠道,为企业全球化铺路。”
担当:不止“守业”,新徽商的“社会责任”与“精神传承”
在周天骄的朋友圈里,有一半内容是“工作”,另一半是“公益”:去贵州、河南山区助学,参与“大爱清尘”关爱尘肺病农民工项目……
“徽商讲究‘贾而好儒’,‘儒’就是责任——对员工负责,对客户负责,更对社会负责。”
在企业里,她推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获评ISO45001认证;在行业里,她牵头申请“中国设备维修安装企业能力等级一级”资质,为行业树立标准。“长辈们常说,‘做企业要踏踏实实,惠利职工、服务社会’,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私下里,周天骄还是一名舞者,曾担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特约导师,曾获第72届世界小姐广东省十强、北京大学生舞蹈节金奖、首都高校大学生舞蹈大赛金奖,参演过国家艺术基金舞剧《妇好》。“练舞蹈教会我的,是‘坚持’和‘自律’——跳一支舞要反复打磨动作,做企业也一样,要耐得住性子,把每一件事做精。”工作之余,她还喜欢徒步、冲浪,“运动能让我保持清醒,更好地应对挑战。”
如今,周天骄的短期目标是2年至3年内打造完善公司的“智能化维保平台”,长期则希望5年至8年实现企业上市。“有人说‘守业比创业难’,但我觉得,新生代不是‘守业’,是‘再创业’——用新思维、新技术,把家族企业做得更好。”
采访尾声,夕阳透过窗户洒在铜陵万达的“明星企业”奖牌上,周天骄望着窗外的厂区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作为新徽商,我想把‘诚信、创新、担当、共赢’的精神传下去,让更多人看到,传统行业也能有‘新未来’。”(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