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首页 > 各地聚焦

【我和休宁的故事·第二季】俞国盛:一个直播间卖出五城味
2025年08月24日 18:53 中新皖事

  每天上午,黄山市休宁县五城镇的一个直播间里,总能看到俞国盛忙碌的身影。

  他穿着朴素的工作服,手里捧着一条泛着琥珀色的臭鳜鱼,对着镜头细致讲解:“咱们这鱼用的是古法腌制,没有添加剂,泡半小时再红烧,肉嫩得能出汁儿。”

  弹幕里,一众老粉丝准时“报到”,主动帮他给新网友“科普”:“我从19年就买他家鱼,复购十几次了,放心拍!”

  作为臭鳜鱼腌制技艺非遗传承人、黄山市正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俞国盛的身份不止于此——他还是休宁县返乡电商创业的“领头雁”。

  从电商公司,到五城镇16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从单卖臭鳜鱼,到带动茶干、腊味、笋干等十几种农特产品“触网”,这位40多岁的徽州汉子,用10余年的时间,在传统非遗与新兴电商之间,架起了一座通往乡村振兴的“桥梁”。

五城风景如画。汪骏摄

从“微商”到“直播达人”

  俞国盛与“吃”的缘分,早从少年时就结下了。15岁外出打拼,他在浙江、江苏、北京辗转,后来在广东做了十几年室内装潢。

  2008年后,他带着一身手艺回到黄山,先当厨师、做烧饼,再到2018年扎进电商领域,“最开始做微商,朋友圈发臭鳜鱼的照片,能触达的人太少了。”

  转机出现在短视频兴起的2018年底。“刷到别人发美食视频,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我就想,咱们的非遗臭鳜鱼也能这么推!”

  没有老师指导,俞国盛自己摸索拍摄、剪辑,镜头里没有华丽的布景,只有他戴着手套腌制鳜鱼的全过程——选鱼、抹盐、入桶、控温,每一步都透着“真材实料”。

  “当时平台有扶持政策,加上我拍的都是实打实的工艺,慢慢就有了粉丝。”

  凭借这份“实在”,俞国盛的臭鳜鱼在电商平台站稳了脚跟:商品评分常年保持满分,综合评分96分,消费者复购率较高。

  随着订单量激增,“建一个自己的生产基地”的念头在他心里愈发强烈。“我是五城人,老家有好山好水,还有现成的非遗技艺,不回来干一番,总觉得少点什么。”

  2023年,俞国盛在五城镇古林村工业园找到了心仪的场地——一处占地1600多平米的办公楼和生产厂房。

  “跟镇里对接时,书记、镇长都特别支持,帮我跑手续、协调水电,没过多久就敲定了。”2024年3月,正禾食品正式落户五城,“终于把根扎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正在直播销售臭鳜鱼的俞国盛。休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220万“救命钱”主动送上门

  迁厂、扩品类、搞研发,俞国盛的“家乡创业梦”刚起步,就遇到了“拦路虎”——资金周转困难。

  “光厂房装修、设备采购就投了近600万,加上研发新产品,手里的钱一下子紧了。”他坦言,那段时间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甚至暂缓了部分生产计划。

  让他没想到的是,“救命钱”主动送上门来。

  “那天副镇长朱慧玲来厂里看安全隐患,随口问我‘资金够不够’。我跟她实话说了难处,没想到她很快就联系了金融机构。”

  俞国盛回忆,朱慧玲不仅帮他对接申报流程,还跟进贷款进度,短短几周,220万元助农贷款就到账了。

  这笔贷款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带活了周边农户。“这是助农贷款,惠及了50户农户,每户每年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利息分红。”俞国盛说,政府的支持远不止于此。

  看到厂区周边厕所脏乱,镇里主动协调村委帮忙改造;得知他研发无添加剂产品缺技术参考,又帮他对接农业部门专家;就连周末,当地的镇党委书记还会打电话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在五城,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服务型政府’。”

  俞国盛举例,有次他随口提了句“厂区附近有点乱”,第二天就有人来清理;老街办的工作人员虽然和他的企业“不搭界”,也特意跑来问“有没有困难”。

  “以前在外地创业,遇事得自己跑断腿,在这里,干部主动上门帮你想办法,心里特别暖。”

五城茶干生产工厂。休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用“笨办法”做地道徽州味

  走进俞国盛的生产车间,最显眼的不是先进的设备,而是不添防腐剂、不用添加剂等建厂原则。“我是非遗传承人,得守住老祖宗的手艺,不能让‘歪门邪道’毁了徽州味。”

  为了做出“小时候的腊味”,他从选肉到腌制,全程按照农村古法来。“外面的腊味好多加了防腐剂,咱们五城的腊味靠的是盐、花椒和阳光,吃的就是本味。”

  为了攻克“无添加剂储存”难题,他带着团队反复试验,从温度控制到包装设计,前前后后试了七八次,“有时候一批货做砸了,就得等十几天再试,光研发就花了大半年,有人说我‘笨’,但我觉得值。”

  在臭鳜鱼研发上,他更是“吹毛求疵”。

  为了确保冻存半年后口感依旧,他把鱼冻了又化、化了又烧,反复调整腌制时间和温度;为了打开茶干的酒店渠道,他把传统茶干做成“即食款”,切成小块、调好味,客户拿回去就能凉拌;就连帮农户卖笋干,他都要先试吃几十家,“不好的东西,坚决不卖给消费者。”

  这份对品质的坚守,换来了市场的认可。如今,他的电商平台上,除了臭鳜鱼,还多了徽州刀板香、腊肠、米酒、等多种农特产品,其中五城茶干的深加工产品已经进入多家酒店,“上个月帮镇里的小型笋干加工厂卖了3000斤笋衣,算下来有7万多块钱,老板说今年要扩大规模。”

  他还在为“徽州味”的传承奔走:

  正在努力申请徽菜非遗传承人资格,买来《中国徽商大师》《徽菜》等书籍钻研;计划拜徽菜大师为师,学习规范的烹饪技艺;甚至花几万块买下商标,想把它打造成徽菜食材的“金字招牌”。“不光要卖产品,还要让更多人知道徽菜的好,知道咱们五城的好。”

俞国盛电商销售的部分当地特色产品。叶智成摄

带头致富三年冲亿

  如今,俞国盛的直播间有两个固定板块:臭鳜鱼和家乡特产。

  他在屯溪开办的公司负责仓储物流,五城的生产基地把控品质,团队分工明确。俞国盛对于家乡产业发展极具信心,“今年预计能生产臭鳜鱼50到60万斤,电商销售争取突破3000万元。”

  他的目标不止于此。

  “年底前要把腊味厂搭建好,明年主攻餐饮渠道,参考同行模式,把臭鳜鱼送进更多饭店;茶干要继续研发,争取做成宴席上的‘刚需品’;米酒也想试试改良,看看能不能像江西客家米酒那样出口。”

  俞国盛笑着说,他的“小目标”是三年内让企业产值过亿,“在五城,像我这样的厂能排进前五,但我想做‘龙头’,带动更多小作坊、农户一起干。”

  对于想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回来,“五城有好山好水好产品,政府又支持,只要肯实干,肯定能闯出一片天。”

  傍晚时分,俞国盛的直播间还亮着灯。

  镜头里,他拿起一包刚封装好的茶干,笑着说:“这是咱们五城的老味道,希望大家吃了能记住,黄山不仅有美景,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徽州味。”

  镜头外,夕阳落在厂房的墙上,也落在门前那条通往村里的小路上。

  风里飘着淡淡的臭鳜鱼香,混着远处农家的饭菜香——那是家乡的味道,也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味道。

  这位返乡的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让“五城味道”飘向更远的地方,也让家乡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傍晚时分,俞国盛的直播间还亮着灯。

  镜头里,他拿起一包刚封装好的茶干,笑着说:“这是咱们五城的老味道,希望大家吃了能记住,黄山不仅有美景,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徽州味。”

  镜头外,夕阳落在厂房的墙上,也落在门前那条通往村里的小路上。

  风里飘着淡淡的臭鳜鱼香,混着远处农家的饭菜香——那是家乡的味道,也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味道。

  这位返乡的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让“五城味道”飘向更远的地方,也让家乡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文:叶智成)

 

责任编辑:傅天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