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22日电 (江平波 张敏)“院落内线路的墙担隐患排除了,山上蓄水池清理干净了,家门口污水管网疏通了……”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歙县溪头镇180余名镇村干部开展的“入户遍访、驻村夜访”工作。他们用脚步了解民情,用实干回应诉求,全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入户遍访:绘好民情“全景图”
知民情,才能解民忧。溪头镇镇村干部坚持与民众“面对面”,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生产一线,走访聚焦民众最关心的领域,和村民同坐一条凳、共喝一壶茶,在拉家常中问生计、听诉求。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居环境整治,从养老医疗教育保障到邻里矛盾纠纷调解,干部们逐一摸排登记,建立起详实的“民情日志”与动态更新的“问题清单”。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页耐心记录,不仅摸清了社情民意,更拉近了干群距离。截至目前,镇村干部已走访2350户,为精准解决问题筑牢了基础。
驻村夜访:架起干群“连心桥”
白天村民忙生产,干部就把服务“搬”到夜晚。结合“驻村夜访”制度,溪头镇干部利用夜晚闲暇时间,在村头巷尾开展工作:或是组织庭院座谈会、星光恳谈会,与村民代表围绕具体问题共商对策;或是针对白天走访中发现的难点户、重点户,再次上门疏导情绪、解读政策;或是饭后与村民围坐闲聊,倾听最真实的“心里话”。
“夜访”不仅解决了“干部有空时村民忙、村民有空时干部忙”的时间错位问题,更让民众敢于讲真话、道实情。许多白天不便说的诉求、积压已久的矛盾,都在夜晚的坦诚交流中得到化解。据统计,镇村干部通过夜访累计收集民情信息507条,其中126个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精准实干:打通为民“最后一米”
面对收集到的民生诉求,溪头镇坚决杜绝“走过场”,建立起“发现-反映-解决-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办理机制。对镇村职责范围内可立即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定方案、明确时限抓落实,例如民众反映的蓄水池清理、院落内线路墙担隐患等“忧心事”,均由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及时化解;对需协调上级部门或多方资源的问题,明确责任领导与牵头单位,主动对接、跟踪推进;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耐心向群众做好解释、争取理解,并纳入长远规划逐步落实。
针对道路硬化、停车场建设等共性需求,溪头镇统筹资源、系统谋划,将其纳入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库,分批分期推动落地。如今,“问题清单”正一步步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溪头镇以入户走访为抓手,访出了民情实情,办好了民生小事,也让新时代的干群关系愈发深厚。(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