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20日电 (余朝晖 方舟)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以“德耀徽州”品牌创建为统领,通过“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三维发力,让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全民践行的生动实践。

学好人:感悟榜样力量,筑牢精神根基
“李培生、胡晓春两位道德模范23年如一日坚守黄山之巅,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纯粹,让我深刻明白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凡。”西溪南镇文明办干部吴世民的感慨,道出了徽州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榜样的共同心声。在观看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李培生、胡晓春先进事迹宣讲视频后,他更加坚定了在平凡岗位践行初心的信念——要以榜样为镜,用心用情守护“绿野仙踪”西溪南的美丽家园,向村民和游客传递文明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为让榜样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该区统筹组织各级单位集中学习观看李培生、胡晓春先进事迹宣讲视频,以“沉浸式聆听”打破学习壁垒,让“坚守”“奉献”的精神内核直抵人心。从机关会议室里的专题学习会,到乡村文化礼堂中的交流分享,再到企业车间、校园课堂里的讨论感悟,一场场学习活动持续升温,“人人学榜样、岗位践初心”的浓厚氛围日益浓厚。
敬好人:传播榜样事迹,厚植礼遇氛围
“我们不仅能从短视频里了解好人的故事,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好人自身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帮扶。这样的机制,让我们觉得做好事有温度、有价值。”徽州区居民王溪的话,折射出该区礼遇好人、传播正能量的扎实举措。
为让榜样事迹可看、可感、可学,徽州区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构建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元传播矩阵,创新推出《了不起的徽州好人》系列短视频,其中《一生守护16里山路的王诗进》在全市“讲述精神文明建设生动故事”短视频大赛中斩获二等奖。与此同时,好人事迹展板巡展、公益广告投放、凡人善举微故事征集等活动同步推进,通过图文并茂、温暖感人的形式,深入挖掘好人背后的精神内涵与成长经历,不断增强民众的情感共鸣与思想认同。
除精神褒奖外,该区建立帮扶机制,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好人20余人次,发放慰问资金1.6万元;联动徽州农商行推出“道德信贷”,为17位好人模范提供低息贷款1632.5万元;组建“徽州好人联盟”,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爱心助学等活动100余场次,捐款捐物超20万元。今年一季度,该区高质量承办“黄山好人”发布仪式,让“学好人、当好人”成为全民共识。

做好人:培育榜样群体,激发向善动能
“从‘徽州好人库’收录线索,到逐级推荐申报,现在身边人上‘好人榜’的越来越多,我们也想跟着学、跟着做。”谈及徽州区的好人选树培育机制,徽州露天微公益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王惠明说。该区坚持“重在日常、面向基层”,建立“徽州好人库”全链条工作体系,及时收集好人线索、挖掘感人事迹,推动形成好人发现、培育、推广全链条。截至目前,徽州区已培育“中国好人”12人、“安徽好人”11人、“黄山好人”109人,省级道德模范2人、市级道德模范24人、区级道德模范53人。
为让榜样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该区组织各级好人走进乡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面对面宣讲,引导民众深入思考榜样精神的内涵,将道德观念转化为日常行动,实现“学榜样、践新风”的实践闭环。今年以来,全区组织各级好人宣讲15场次,覆盖民众5000余人。
如今,走进徽州区,古村落里的文明实践、企业车间的诚信经营、家庭院落的和睦家风处处可见。徽州区正以好人文化为纽带,持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