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8日电 (吴懋卿)清晨五时,天色初明,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的松林间已人影攒动。该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余青林和其他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手持油锯,在暑气蒸腾前抢抓时间窗口,对标记好的枯死松树进行清理。
油锯轰鸣,一棵棵病木应声而倒,伐桩被迅速削至5厘米以下,覆膜封土——这是兴隆镇阻击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战场。
这些枯死的松树背后,是一场关乎森林存亡的危机。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树一旦感染,最快40天便会死亡,3年至5年内整片松林可能全军覆没。其元凶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传播,一只天牛最多携带28万条线虫,侵入松树后迅速破坏树脂道,导致松针由绿转黄、终至整株枯死,生态屏障岌岌可危。
面对这场“不冒烟的火灾”,该镇以科学除治筑牢防线。该镇农发中心严格遵循“冬春除疫木、夏季控天牛”的规律,针对重点林区的松树,实施“即死即清”。此前,该镇联合黄山区新明乡建立跨区域联防机制,通过信息互通、联合执法、交界清查等开展交叉检查20余次,清理交界死角疫木67株,织密区域协同防护网,确保疫木“零遗留”。今年以来,该镇已除治疫木2600余株,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兴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旭涛表示:“守护松林需久久为功,下一步,我镇将加密监测网格,扩大巡林范围,对重点林区定期巡查,提升疫情早发现能力。继续深化区域联防,开展疫木清查行动,探索推广绿色防治,构建生态自愈屏障。”(完)
责任编辑:朱孔阳